-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6期(总第368期)工业技术经济No.6(General,No.368)
2024年6月Journal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June.2024
■■■■■■■■■■■■■■■■■■■■■■■■■■■■■■■■■■■■■■■■■■■■■■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
雷学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力量,其在我国各地区的水平和差异状况对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熵
-
权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市)2012~2022年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
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显著
高于其他地区。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整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还采用核密度估
计方法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发现区域间生产力水平差异正在缩小,表明我国在促进区
域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支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注重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熵权TOPSIS法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动态演进
-
DOI:10.3969/j.issn.1004910X.2024.06.004
〔中图分类号〕F014.1;F1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的有效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途径涉及产业链、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融合,金融集聚和产
[1,2][15]
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伴随新一轮科技学研合作也是关键策略。此外,新质生产力对
[3,4]现代化进程、全球价值链攀升、生态文明建设等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新质生产力以其高
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在实践中展现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6,17]。
强大的推动力和支撑作用。然而,由于区域发展鉴于现有研究尚未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在我
的不平衡性,新质生产力在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国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态势,本文基于我国30个
[5]省(区、市)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符合
差异。这不仅会阻碍国家现代化进程,也可能
加剧区域间发展失衡,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征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
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系统测算和分析中国新质我国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
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态势,具有重要探讨导致区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缩小地区差
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从而为实
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ibrary-InsideAI赋能图书馆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基础模型.pdf
-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涵要义、运行逻辑和推进路径.pdf
- 数据要素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pdf
-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新载体、新突破、新思路.pdf
- 颠覆性创新、场景驱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pdf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问题、现实逻辑与主要路径.pdf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路径.pdf
-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pdf
- 传统产业改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选择策略兼论对农业现代化的启示.pdf
- 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