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议论文论据素材摘抄
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议的重要论据,各位高考考
生若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文采飞扬,获得理想的分数。
1.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
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
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
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
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
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
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
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2.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
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
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
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
务。
话题:“责任”“爱国”
3.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
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
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
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
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
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4.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
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
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
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
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
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
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5.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XXX勾结美国,发动内
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
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
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
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我们家以后不买XXX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
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
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6.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
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
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
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
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7.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
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