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汉乐府与南朝乐府民歌之异同.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汉乐府与南朝乐府民歌之异同

所谓“乐府”,本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后来指乐府官署所采集、

创作的乐歌,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汉乐府使由《诗经》而来的关

注现实的精神成为一个传统,后代诗人所贯穿的“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汉乐府,而同时汉乐府也开出了我国古典诗

歌杂言、五言体的直接源头。魏晋以来,汉乐府为文人大量拟作,已

经逐渐僵化,这时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汉乐府再一次给诗坛带来转机。

南朝乐府短小活泼的形式,明白如话的诗歌语言和浓郁清新的抒情风

格对南朝乃至唐代诗歌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汉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产生背景之同异

1.制度

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尚有“观风俗,知薄厚”的目的,统治者经

常派使者微服出访,观风采谣,根据“谣言单辞”考察郡守的政绩和

民间的风化,乐府采诗成为“举贤观风”的重要手段,许多直接揭露

社会问题的优秀民歌自然被采入乐府之中。而西汉末年哀帝废郑卫之

音,加上东汉时经学大盛,乐府中保留的情歌很少。相形之下南朝统

治者采集民歌则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汉魏之世的雅乐

至南朝时曲、辞皆已陈旧,不能满足统治者享乐的需要,而此时在南

方民间已产生大量新声歌曲,统治者根据自己的好尚进行采集、润色

及拟作。据《古今乐录》以及《宋书》、《唐书》记载,南朝清商乐

府中一部分曲子是由士大夫或他们畜养的歌妓所制,其余虽出自民间,

但被采入乐府后,文人又有不少和制,且多用做歌词舞曲,以供官僚

贵族及富商消遣之用。因此保存在清商曲辞中的民歌几乎是清一色的

情歌,而许多直接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歌谣则被排除在乐府之外。

2.地理环境

汉朝乐府民歌的地域性并不明显,大多不同程度地表现诗人在不

同生存环境中的性情的多样性。而南朝民歌地域性突出,多清丽缠绵

的情歌,与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充裕的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繁华都邑,那里气候湿润,山川秀

美,物宝天华,陶养了温柔、恬静的性格和浪漫的情思。南方人受地

理的影响,性格和柔,多愁善感,在桃花绿水间对于爱情的低吟浅唱

也不足为怪。

3.经济

汉时实行土地私有制,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及土地兼并想象

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十分痛苦,所以汉乐府中有许多

对贫困、受奴役的控诉。南朝时江南商业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

的发展,南朝民歌得以发展,这些民歌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

一般市民之口,主要反映了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自东

晋偏安以来,南方城市有了很大发展。这时的城市已经不仅仅是政治

和军事的中心,而且成了商业、交通和文化的中心。商业的发达不仅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也带来了爱情生活的复杂化。远出行商,自有相

思别离之苦;易结新欢,自有猜疑哀怨之辞。

4.思想

汉武帝时,随着政治集权的强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提

出,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保障,两汉文化的主流被定格在儒学上。

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两汉乐府多敦厚而合礼。南朝时风土民情大

异于汉,加之当时佛教思想流行,儒家礼教崩溃,儒家自两汉以来的

道德观念与权威荡然无存,政治黑暗,生活奢靡,吴楚新声大放厥彩,

贵族殆不复知礼义为何物。

(TJ)

二、汉乐府与南朝乐府形式体制之异同

两汉乐府民歌与南朝乐府民歌就形式题材上来讲,历代学者大多

将其归纳为:汉代多长篇,以杂言、五言为主;南朝题材简短,大抵

皆为五言四句。寥寥数语,似乎就能将异同之处讲明,但若细究起来,

疑问变随之而来。

其一,本文所讨论的民歌究竟谓何?将这个限定讨论清楚后,对

于形式的讨论才会更顺畅。学人们多以“相和歌辞”作为“民歌”主

体来研究认识,而对于被归为“杂歌谣辞”的一类作品并不重视,论

者也不多。前者中的作品很大数量上是在民间歌谣基础上的再创造,

已经存在文人笔法的干预,并不可称为原汁原味的民歌。虽然把所有

的与上层统治者对立的阶级成员都看成是“劳动人民”时,“相和歌

辞”被称之为民歌有一定合理性,但真正的民歌还是应以那些汉世的

“街陌讴谣”为宜。“然在当时,则此种作品,地位似甚低,缙绅之

士,悉狃于雅、郑之谬见,以义归廊庙者为雅,以事出闾阎者为郑,

故班固著《汉书》,于《安世》、《郊祀》二歌,一字靡遗,而与此

种民歌,则惟录其总目,本文竟一字不载。”【1】萧涤非先生长吁

“呜呼”为之痛惜,这是受历史背景影响导致的悲剧性的湮没。千年

后,“宋郭茂倩纂《乐府诗集》,

文档评论(0)

187****81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