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4080
课程总学时/学分:45/2.5(其中理论45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生产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
家畜遗传素质,提高生产性能水平,根据需求培育新品种和品系,通过利用杂种
优势,高效优质地生产量多、质优、低耗的畜产品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一门科
学。本课开设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动物育种学的理论,掌握动
物育种的技术与方法,为未来从事畜禽育种实践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动物育种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学科,因此本课的开设需要有
一定的前期知识,除了必要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础知识外,特别要求学生在本课
前应系统地学习生物统计学、动物遗传学等课程。动物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
的学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因此本课的教学应强调系统性和
完整性,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育种学的理论还要强调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农业、畜牧业与动物育种
二、动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三、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要求:
主要介绍动物育种学的概念及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重点:
农业、畜牧业与动物育种。
教学难点:
动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一章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1学时)
第一节家畜的起源
一、家畜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家畜的祖先、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及国内外主要畜禽品种名录
第二节动物的驯化
一、动物的驯养与驯化
二、动物驯化的年代与地区
三、动物驯化的手段(食物引诱、鞭笞、情感交流)
四、动物在驯化过程中的变异
第三节家畜品种及其发展
一、种与品种的概念
二、品种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三、品种分类
教学要求:
本章讲述家畜的概念,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家畜的祖先和驯养、驯化过
程;重点介绍家畜品种的概念,品种形成与发展和分类主要家畜品种等。
教学重点:
家畜品种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
品种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4学时)
第一节群体遗传结构
一、群体的遗传结构
二、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三、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基础
一、性状的分类
二、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三、数量性状数学模型
第三节亲属间相关分析
一、共通环境效应
二、亲属间遗传协方差
第四节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一、重复力
二、遗传力
三、遗传相关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数量遗传学基础中群体遗传结构及影响因素、数量性状及其遗
传基础、亲属间相关分析的方法及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教学重点:
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基础。
教学难点:
亲属间相关分析的方法及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第三章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2学时)
第一节表型特征
一、毛色
二、角
三、印记遗传性状
四、其他性状
第二节血型及蛋白质型
一、家畜与家禽的血型
二、血型在育种中的应用
三、血液蛋白型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各畜种的质量性状,诸如毛色、角型、血型及血液蛋白多态性、
伴性性状和遗传缺陷的遗传规律;同时介绍各畜种主要经济现状,诸如生长发育、
肥育与产肉性状,产奶性状,产蛋性状,产毛性状,适应性与抗病性状,繁殖性
状,役用及竞技性状,体型外貌性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
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
血型及蛋白质型。
第四章家畜生产性能测定(8学时)
第一节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一、概念(definition)
二、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
三、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一、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二、个体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