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素材.docxVIP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素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2/NUMPAGES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素材

一、课内素材提炼

【素材清单】辛弃疾出生时,金人已占据中原长达十三年,他自幼就决心抗击金军,收复失地,为民族复仇雪耻。及冠,在家乡山东济南揭竿而起,两千余壮士投奔其麾下。后来,辛弃疾率领部众归附南宋。谁知,朝廷对辛弃疾这样的南归人并不信任,导致辛弃疾满身的才华无处施展。从29岁到42岁,13年间辛弃疾被调换14任官职,这使他无法在职位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一腔忠心换来朝廷的满腹疑虑,辛弃疾是何等的尴尬与愤懑。无奈,辛弃疾只得像屈原那样叩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之山,一首首浸染着英雄血泪的优秀词作由此产生。

【运用角度】“爱国”“忠诚”“失意与得意”“命运”等。

【运用示例】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犹见你这个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让你有如共工撞击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奋力抗争中遍体鳞伤。你悲愤,你无奈,你拍胸,你哭号,你的震天长啸只换来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弃。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然而,稼轩,你是否看见,千百年来,有一位书生同样意气方道,要与你同饮杜康,销汝块垒。稼轩,你不是孤独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气贯虹,将永载青史,千秋万代!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的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五十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到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

二、名言诵读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王安石

6.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拿破仑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8.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三、主题素材

1.孤胆英雄辛弃疾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多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

2.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四、写作提升

他才干出众,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虽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所采纳。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当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他一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写了大量爱国词文。

他写的“八百里分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