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教沪科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900.docVIP

2024年粤教沪科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90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粤教沪科版选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总分栏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最终苏美达成协议,分别撤走部署在古巴和土耳其的导弹。之后苏美首脑间的“热线”电话投入使用。两国对此次危机的处理

A.是危机防控机制完善的结果

B.表明“冷战”出现新形式

C.体现保障根本利益下的妥协

D.促使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

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突袭波兰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3、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A.意图放弃“冷战”政策

B.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

C.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D.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

4、《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在现代国际文件中,该宪章首次提出的主张是

A.维持世界和平

B.保障民族自决

C.尊重国家主权

D.消除世界贫困

5、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苏联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美国

D.苏联和中国

6、下表信息反映出()。

举办时间

政府态度

2014年11月19日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

2015年12月16日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6日

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

2017年12月3日

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A.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

B.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D.习近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

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美国及其盟军在西线和苏联在东线向柏林进军前,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分裂导致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于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这两支正进行渗透的军队中有哪一方会填补这个真空?这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战略色彩的问题。

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对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这样一来在与俄国人就这个前纳粹卫星国的政治未来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但美国拒绝了他的计划。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他手下的将军告诉他在1946年11月前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他也猜测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因此把苏军看作是对德国军事力量复兴的一种有效制约。结果,在德国的艾森豪威尔接到命令,在苏军继续前进解放柏林和布拉格时在易北河停下东进的脚步。4月25日,美苏士兵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握手。

——摘编自(美)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英美首脑对进军德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巨大的军事真空”是如何被“填补”的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相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导致中导问题出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于推动新思维改革;改善对美关系的政治考虑以及推动核裁军谈判、减轻国家经济负担的经济考虑,对美国作出重大让步。双方于1987年12月签署了《美苏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在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将要销毁的中程导弹数量,苏联比美国高出一倍,冷战结来后,俄罗斯积极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陆基中程导弹力量的持续提升,美国对俄罗斯推动该条约全球化的提案表示支持。俄美推动《中导条约》全球化,主要目标在于限制第三国拥有的陆基中程导弹。但是,美俄推动《中导条约》

文档评论(0)

WJ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DADA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