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复开启包装系统的机械试验方法-编制说明.pdf

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复开启包装系统的机械试验方法-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标准《防止儿童开启包装可重复开启包装系统的机械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一)任务来源【介绍标准下达计划的文件名称、计划编号、完成周期、归口单位和起草

单位等。】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

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16号)的要求,《防止儿童开启包装可重复开启包装系统

的机械试验方法》(计划编号T-469)国家标准由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并归口,由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等单位负责起草。

(二)标准编写的背景【介绍标准化对象的相关政策、技术发展、市场使用等情况、技术

发展、市场使用等情况(若为修订标准,首先介绍被修订标准的使用情况及修订原因】

基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和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特提出

对ISO13127:2012《防止儿童开启包装可重复开启包装系统的机械试验方法》国际标准进行转

化。

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误食家庭用品案例的事件发生。为了避免和降低此类事故,使用儿童

防护包装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在孩子和有害产品之间设置物理屏障,从而达到保护儿童安

全的目的。制定此标准,一方面是对ISO13127标准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儿童安全的角

度考虑,旨在确保使用这种可重复开启的儿童防护包装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标准指导和监督生

产过程。

标准的制定基础来源于ISO8317和ISO13127,通过建立机械测试方法,引入更科学的测

试手段,通过测试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达到保障包装系统的儿童防护性能。

(三)起草单位及起草组成员分工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等。

二、主要工作过程【介绍标准制修订的调研、资料整理、讨论、座谈、意见处理、送审和

报批等主要过程中主要情况及技术内容,根据标准制定不同阶段的进行编写,以下按报批稿编

制说明各阶段给出。】

(一)确立起草组并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本标准在立项前期,起草组调研了行业整体情况,深入了解并研究了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

趋势。在收集了行业内相关数据资料、结合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后,提出了标准草案、

项目申报书等。2024年3月25日,该项目完成立项下达,由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科研

测试中心等单位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并确立了工作组成员及分工情况。之后,起草组

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行业及发展趋势的调查、收集资料并梳理,形成工作组讨论稿初稿。

(二)形成标准讨论稿

2024年3月,启动本标准修订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和包装术语要求,对国际标准

1

ISO13127:2012《包装儿童防护包装可重复开启的儿童防护包装系统的机械测试方法》

翻译稿进行了文字性修改和编辑。

2024年6月5日以腾讯会议形式召开标准讨论会,参会的有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海顺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中国包装联合会:会上,围绕标

准草案及各企业的反馈意见展开讨论。最后初步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

(三)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4年6至8月,起草组结合行业及产品等实际情况,对文本再次进行修改,于8月底,

最终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三、标准的编制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若为采用ISO标准,还需增加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

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

规则》的要求编写。遵循公开透明、协商一致、广泛参与、严格程序、执行统一的编写规则等

要求。

(二)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广泛听取企业、消费者实际情况,体现了先进性、代表性和

普遍适用性。

(三)实用性原则

本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使得标准更容易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