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第32讲百家争鸣.docVIP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第32讲百家争鸣.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32讲百家争鸣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重庆名校联盟联考)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独立同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以及荀子三位思想家都注意道德修养在个体价值中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封建社会不行能也从来就未实现过所谓的独立同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有关社会和谐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根本就没有对所谓诸侯国君的相关提及,而且这种表述也根本不符合常识和逻辑,故D项错误。

2.(2024·肇庆模拟)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改变表明编者()

A.注意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解析:选C。从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可知,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兴起的社会权势变动,故C项正确。

3.(2024·洛阳模拟)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志向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起先,“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强调理性思索

C.主见维护等级秩序 D.反对贵族专权

解析:选A。由材料“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起先”可知,孔子注意个人的主体地位,故选A项;古希腊哲学家强调理性,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的道德理念而非其主见维护等级秩序,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修养而非贵族专权,解除D项。

4.(2024·德州期末)与孔、孟思想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重视礼义道德教化 B.提出“仁政”思想

C.主见治国礼法并施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解析:选C。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汲取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符合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化,故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故B项错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的思想主见,故D项错误。

5.(2024·桂林一模)墨家认为“天”与“鬼”是钳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气,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需听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宝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需废除。这反映出()

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须要

B.墨家思想具有好用色调

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D.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解析:选B。依据材料“墨家认为‘天与鬼’……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需听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宝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需废除”可知,墨家思想具有好用主义的色调,故选B项。

6.(2024·绵阳二诊)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志向为“君无为,法无不为”。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各派学说汲取融合现象 B.法家理论走向系统化

C.厉行“法治”的时代要求 D.文化成为权力的附庸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韩非子之学源于儒家理论后成为法家思想,而又归本于道,这体现了诸子百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故选A项。

7.(2024·广东六校联考)《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解析:选A。依据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可知,正是因为儒学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才使得儒学在孔子之后出现分歧众多的状况,故选A项。

8.(2024·乌鲁木齐一模)与墨子提出的“兼爱、事鬼、非乐、非命、节葬”等主见最有可能形成相互诘难、批驳局面的思想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阴阳家

解析:选B。由“非命”可知墨子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一个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而孔子强调天命论,由此可知墨家与儒家可能相互诘难,故选B项。

9.(2024·滨州期末)下表反映的是儒法两大传统思想流派的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D.法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