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VIP

【课件】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鉴赏千里江山图你能从中看出那些信息?尝试推测其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

目标壹为何要专门学习美术鉴赏贰美术鉴赏活动与生活的联系美术鉴赏活动的功能叁

朱耷《河石水禽图》

美术鉴赏活动与生活的联系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当地的文化风俗,想一想在生活中都见过那些美术鉴赏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与生活的联系美术鉴赏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同时也传承着时代精神及民族文化。

捣练理线熨烫张萱《捣练图》

调换后调换前捣练缝制熨烫

美术鉴赏的概念是观者运用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各类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以此获得深层的精神满足和审美理解的过程。

为何要专门学习美术鉴赏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相同点:都是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从对作品的直觉式体验入手。不同点:欣赏:注重领略作品的视觉(形式)美感与趣味,是“赏心悦目”式的。鉴赏:更强调在体验的基础上对作品内涵及价值做深入的探究和评判,其深度与内涵都超越了“欣赏”。

美术鉴赏活动的功能认识功能以《捣练图》为例,我们可以知道,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所以我们可以透过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了解那个时代,了解当时的审美及文化特征。

美术鉴赏活动的功能教育功能以《愚公移山》为例,此画作于1940年,作者借此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艰苦的环境中要有坚定的、不屈的抗争精神,才能取得胜利。

美术鉴赏活动的功能审美功能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对女性刻画到腹部,呈现出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并运用渐隐法,使人物轮廓模糊,仿佛融入背景之中,尤其是眼角和嘴角浸润在柔和的阴影之中,造成了似笑非笑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形象的意蕴。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

对比《采薇图》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两幅作品,共同分析讨论和评价之后请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组的鉴赏结果。实践练习

背景:《采薇图》是南宋画家李唐在金兵侵宋后所作,此画以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亡国后耻食周粟,遁入首阳山采薇而食,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于周的故事为绘画题材。内容:该图以山石为背景,绘二人在树下席地而坐,进行交谈。二人均束发系巾、长须、着宽袖粗服、穿草履、伯夷的领口略袒着力突出了他们高士的形象。二人身侧还置有装薇的篮子和锄头,表示二人采薇而食。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形式:作品用笔精炼而富于变化,简劲锐利、线条挺拔、轻重顿挫似有节奏。图中山石用极迈的“大斧劈皴”,以各种不同深浅、枯润的墨色有力涂抹,表现了山石奇峭的风骨和坚硬的质感。画家对树丛中远去的河流轻淡墨,近处的山石松树焦墨浓厚,丰富了画面的空间感。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简劲爽利,衬托出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地位:《采薇图》是讽刺和警示意义的杰作,也是借古喻今有感而发的历史图卷。

背景:该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是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高更的代表油画作品,是画家对塔希提岛多年生活经验的综述。内容:此画反映了高更完整的人生观,表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画面右侧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的青年是暗示亚当摘取智慧之果实与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左侧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形象,代表着生命的死亡和终结。画中其他形象也都隐喻画家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形式:运用横构图的形式,灵活自由。采用了平面装饰性手法,色彩单纯,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高更不借助明暗对比,而用色彩对比来表现距离感和纵深感。色彩用法也异常大胆,采用单纯的轮廓和近于平涂的艳丽色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一种虔诚的原始崇拜的神秘气息。地位:这幅画是高更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是反映人的内心对人生疑问的哲理性巨作;也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到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到美术鉴赏活动可以培养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帮我们认识世界不同文明成果,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体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zqxwx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于2008年9月评审通过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6月自考取得福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文凭,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多年来在高三毕业班任教,2017年8月,被授予2015-2017年度福建省优秀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