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课外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及限时训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考点10 课外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及限时训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考点10课外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及限时训练

·模块一一词多义方法指导

·模块二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模块三文言翻译信、达、雅

·模块四文言句式及断句

·模块五北京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

模块一

模块一

一词多义方法指导

知识点:一词多义方法指导

一词多义,是指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场合下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其中有一项是本义,其他则是在本义基础上产生的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如:“兵”,本义是“兵器,武器”,后又引申出与武器相关的“军队”、“兵士”等义项。至于一个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大家不必深究。但是,一个常用词有几个义项需要掌握,这只有靠平时积累,没有捷径。当然,积累不能只是死背义项,而是要在不断地文言阅读中理解、记忆、归纳,而且识记一定要结合具体例句,做到词不离句。结合具体例句,有利于增强语感和记忆。当然,一个词不管义项有多少,一旦用在一个具体语句中,则只能有一种确定的意义。一个词句中意义的判定我们主要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法和选义项代入法。此外,有时也会用到成语对应法,同时,需注意实词解释时关注词义的适当引申。

1.语境分析推断法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选义项代入法

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在进行联想推断时,我们更多的选用“选义代入法”,即把已知义项代入句子,根据上下语境判定合适义项。这就要求大家对于150个实词在课内出现的每一个义项都很熟悉,然后代入具体句子中进行判断。

3.成语对应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4.适当引申法

虽然找到合适义项,但是如果按原义解释过于生硬或不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那么可以适当引申一下。

模块

模块二

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一)文言虚词的含义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何、于”6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二)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虚词1:“之”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一)用作代词,可分为两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我”。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⑤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⑥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些)、“那”(那些)。

例如:

①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③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小结】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用作助词,可分为四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有、连属、修饰【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等关系,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如: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②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小结】

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狱”“南”“南”等)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如: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屠宰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多年从事企业管理,主要生产、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