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山邑“三问”
(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
山邑村位于施甸县姚关镇西北,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五年前的山邑村,还是一个典型的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的“三无”山区村。许多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只有“386199部队”(即妇女、孩子和老人)常年守候在村里。不少家庭干脆夫妻双双把工打,造成了部分田地闲置撂荒。“谁来种地?”“怎么壮大集体经济?”“怎样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面对阻碍发展的这些问题,山邑村党总支采取流转土地、股份合作、“五个清单”的方式,一一破解,交出了“山邑模式”的精彩答卷。
山邑村地势低洼,有两平方公里的湿地,山邑河边的1000多亩水田经常被淹,十种九难收,这是影响村民种植积极性的最大问题。2014年以来,就是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村落,一个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的“三无”山区村,村党总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采取资金入股、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多种方式,破解了长期困扰村民的水淹田难题,还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环境保护后劲增强,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2016年,山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地谁来种?流转土地,规模经营
近年来,山邑村7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山邑村水资源丰富、坝子宽、水田多、气候湿润,尤其是村里的“野鸭湖”,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美誉。为什么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富不了民、留不住人?64岁的村党总支书记杨绍武一度十分困惑。
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山邑村党总支终于从部分农户种植莲藕取得好效益的实践中得到启示:水淹田非常适合种植本地红莲藕,荷叶可制茶,莲蓬可食用,藕塘能养鱼虾,规模种植莲藕还能展现荷塘景色,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一举多得。
问题倒逼改革。为帮助村民增收,解决土地闲置问题,2013年秋收过后,村党总支借助姚关镇打造旅游小镇和万亩荷塘项目的东风,决定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成立山邑村红莲藕种植合作社,把村民的土地流转出来,由合作社集中经营,种植红莲藕,并发展鲫鱼、小龙虾等水产养殖业。
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村党总支广泛深入群众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2013年11月,经姚关镇政府担保,山邑村委会从459户村民手中顺利流转出1006亩连片的水田。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村集体流转1006亩,本村企业流转416亩,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流转767亩,大户流转33亩,其他生产组织流转130亩。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单产和效益,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路怎么走?股份合作,效益分成
在施甸县,当地有一句俗语:“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无钱办事”曾是杨绍武经常遇到的尴尬事。“村集体没有钱,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村干部说话都没底气,老百姓怎么会服你?”杨绍武说。
如何在发展中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山邑村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牛鼻子”,利用强基惠农“合作股份”,以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找到了突破口。村里通过采取混合入股、项目资金入股、资产出租这三种方式盘活了“沉睡”的资源。
混合入股。村集体以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共同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
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形式入股当地的龙头企业康汇食品有限公司,村集体每年可固定分红1.7万元。
资产出租。从2011年开始,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了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
仅2014年,山邑村集体经济即入账14.3万元,破解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难题。随着种植养殖规模的扩大,山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稳步增长。2016年,山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不仅如此,2014年12月召开的云南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要求,全省学习推广“山邑模式”。2015年4月,保山市委办、市政府办专门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市大力推广“山邑模式”、全面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
集体收益增加了,山邑村将钱更多地投入到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借助项目资金注资,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6届二等奖 人物通讯 一对80后“羊倌”的辩证人生观.doc
- 26届三等奖 四合院里私挖18米深地下室致塌陷.doc
- 27-3 文字消息 角度 独家报道 引江济淮为候鸟调整方案.doc
- 27-3 文字消息 角度 新 我市公布首批11个“蜗牛奖”事项.doc
- 27届二等奖 事件通讯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迈上新台阶.doc
- 27届二等奖 探秘“墨子号”.doc
- 27届三等奖 《更路簿》:再不保护就来不及了.doc
- 28-2 工作通讯 共享单车停放难倒13条热线.doc
- 28-2 工作通讯 一只羊的“诞生史”——我省培育高山美利奴羊的阶梯式创新之路.doc
- 28-2 文字消息 结尾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