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我想读懂“冉駹”
宋以荣
“岷峡奔流水一湾,姜维城废暮云间。”(施义爵《维州怀古次韵五首》)阿坝州的理县川西藏族、羌族聚居地。这里是我们遂宁支教和结对帮扶的地方。杂谷脑河绕城而过,与打色尔沟的溪流形成了三面环水的险要地形,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在这古冉駹地姜维城设立维州。理县中学就在杂谷脑街上。
《理县中学赋》开篇一句:“井参分野,古国冉駹。”意思是说,理县,于分野就是井参;在古代,属于冉駹古国。这一说法,来源于《保县志》:“保县,古冉駹国地。唐虞为氐羌,夏为要服、荒服,商仍氐羌,周为蜀羌。”
另,《理番厅志》载:“厅治《禹贡》梁州之地域。唐虞为氐羌地。周为蜀羌。秦分四十部,梁曰蜀郡,别冉駹为湔氐道。”
看到这,我就纳闷了,“冉駹”到底是什么呢?
一、“冉駹”是两个部落
据查,冉駹最早见于甲骨文。在甲骨卜辞,冉黾(駹)或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或作为两个不同的实体分别出现。其最早的位置大约在甘南一带。冉、駹都是氐族。因时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称作“羌”“氐羌”“羌戎”“西羌”等。后有分散,向南进入岷江上游的这一支,就是冉駹。羌族的史诗《羌戈大战》记录了羌人祖先历尽艰辛从西北迁居岷江上游的历史。
在1997年版《理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理县)秦末汉初为冉駹部落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西南夷,分蜀郡北部冉駹地设置汶山郡(治所在今茂县凤仪镇,后迁至今汶川县绵虒镇),辖五县,其中:在今理县桃坪乡古城村设置广柔县,是为建县之始。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建置十三州刺史部,广柔县隶益州蜀郡,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置北部冉駹都尉,广柔县属冉駹都尉治。”
“冉駹”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其后《汉书》《华阳国志》和《后汉书》均有记载。“冉駹”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被称作“厓駹”:
“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厓駹最大。其俗或土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二、“冉駹”是一个古国
“冉駹”在《后汉书》中记载最详: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自巂东北有莋都国,东北有冉駹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駹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冉駹”是一方国,有国王,但百姓有的农耕,有的游牧。“冉駹羌国”是西周末年的方国之一,乃古四川蜀族\t/item/%E5%86%89%E9%A7%B9%E7%BE%8C%E5%9B%BD/_blank蜀国之策源地,建于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乃今四川三十万羌人之故居地。地域今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之汶川、\t/item/%E5%86%89%E9%A7%B9%E7%BE%8C%E5%9B%BD/_blank理县、\t/item/%E5%86%89%E9%A7%B9%E7%BE%8C%E5%9B%BD/_blank茂县、黑水、松潘、\t/item/%E5%86%89%E9%A7%B9%E7%BE%8C%E5%9B%BD/_blank九寨沟、马尔康、金川、\t/item/%E5%86%89%E9%A7%B9%E7%BE%8C%E5%9B%BD/_blank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汉代羌都在今茂县仪镇。国王是\t/item/%E5%86%89%E9%A7%B9%E7%BE%8C%E5%9B%BD/_blank岷山庄王。汉武帝时代平定西南夷后,元鼎六年改其地为汶山郡。
三、“冉駹”是一种文化
\t/item/%E6%AE%B5%E6%B8%9D/_blank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t/item/%E6%AE%B5%E6%B8%9D/_blank博士生导师段渝主编的《藏羌彝走廊四川区域文化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认为,藏羌彝走廊包括六个文化,其三就是冉駹文化。
(三)岷江上游冉、駹文化
冉、駹分布在岷江上游,《后汉书·冉駹夷传》记载:
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至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宣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
冉、駹的活动中心,在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和理县一带。
冉、駹为两族。冉、駹得名,与冉山和駹水有关。冉得名于冉山,唐于茂州都督府下设有冉州冉山县,可知冉山在茂。駹得名于駹水,《续汉书·郡国志》“蜀郡汶江道”下刘昭注引《华阳国志》说:“濊水,駹水出焉。”汉汶江道在今茂县治北,可知駹水亦在茂,可能即是黑水,一曰湔水支流。
冉、駹都是氐族。……冉駹二字,古音与蚕丛相近,为同音异写。蚕丛为氐(见第二章),冉、駹必然也是氐族。
这段文字有四个观点值得注意:
一是“駹”和“冉”不仅是两个不同的部落,二者所在地域亦当有所不同。
二是“冉、駹都是氐族”。
三是“冉駹”二字,古音与“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英语PPT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pptx VIP
- 新解读《GB_T 28202-2020家具工业术语》.docx VIP
- 基础教育中的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pptx VIP
- 译林版英语(2024版)新版本七年级上册Unit3整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 天津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docx VIP
- 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续写分析与教学策略.pptx VIP
- 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完整版.docx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策略创新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宣贯资料《GB/T 43003-2023 定制家具 安装验收规范》标准解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