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历史试题-A4.docx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历史试题-A4.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镇县毛钽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至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其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C.生产工具来源多样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2.《淮南子》记载:“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汉书》记载

平帝元始三年,下诏移民,“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劝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技术的更新B.官府保护农业生产

C.家庭畜牧业不断发展D.犁耕提高生产效率

3.秦汉时期铁器种类增多,就起土农具而言,有锄、镭、镬、铲、犁等;就收割农具而言,有爪镰、捻刀等,而斧、锛等用于垦荒时砍伐树木的手工工具也屡见不鲜。这体现出秦汉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B.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

C.农业领域多种经营模式盛行D.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高二11月月考·历史卷第1页(共6页)】5180B

4.有学者总结发现,中国近千年来总共发生过两次粮食革命,一次是北宋时因海外贸易输入的占城稻;另一次是明朝时美洲作物玉米等的传入,使中国粮食作物的品种大幅度增加。第二次粮食革命

A.使中国的贫瘠土地开始开发B.使中国出现了“盛世局面”C.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D.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加

5.明正德年间《金山卫志》记载,“(妇)织棉布粗不及松人,故纺木棉为纱者,市钱不自织”;清朝恩施方志载“乡城皆善纺绩……惟不善织,村市皆有机坊,布皆机匠织之。”这反映出

A.工商市镇推动了城乡交流B.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

C.手工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D.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6.1986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史称“863”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拨款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改革管理体制、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尊重科技人才等。该计划有利于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B.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C.改变科技领域按劳分配原则D.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7.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D.使粮食储备不再受重视

8.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一部法律。其中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战略。这部法律的实施旨在

A.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B.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C.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高二11月月考·历史卷第2页(共6页)】5180B

9.世界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050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级成单层的泥砖房。材料意在说明

A.食物生产和居住方式变化B.人类生活方式受农业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蜜蜂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