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阶段提升练(九)(带解析).doc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阶段提升练(九)(带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阶段提升练(九)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陕西宝鸡模拟)清朝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述材料说明()

A.中国具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

B.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传承性

C.中国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

D.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朝设理藩院,元朝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A项;材料强调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而非地方的“社会治理模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无法得出民族格局,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

2.(2024·吉林长春三模)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演员侯宝林、作家老舍、语言学家吕叔湘等成立相声改进小组,成立识字班,停演了部分拿伦理和底层群众开玩笑的段子,并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配合形势创作《如此美国》《圣诞节攻势》等受到欢迎的新文艺作品。这些做法()

A.体现了文艺新风为国家服务

B.鼓舞了中朝军民的战斗士气

C.贯彻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完成了传统曲艺的推陈出新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成立识字班,停演了部分拿伦理和底层群众开玩笑的段子”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需要,“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配合形势创作《如此美国》《圣诞节攻势》”体现了服务于抗美援朝的需要,这些都体现了文艺新风为国家服务,故选A项。

3.(2024·福建三明期末)1952年,在“三反”运动中,中共中央要求地方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代表大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党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克服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作用。这反映了“三反”运动()

A.促进了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

B.“以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D.奠定了“中特理论”的基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三反”运动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促进了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故选A项。

4.(2024·安徽合肥模拟)1949年11月,不法资本家哄抬米面价格,制造混乱,人民政府用调运粮棉、有序抛售物资的经济手段,平抑物价,稳定了市场。由此可见()

A.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能力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机已经成熟

C.国家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D.平抑物价是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

答案A

解析人民政府采用“调运粮棉、有序抛售物资”的手段稳定了市场,说明中国共产党懂得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国家,具有建设新中国的能力,故选A项;1949年11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政权还未得到巩固,三大改造的时机还未成熟,排除B项;“全面提升”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平抑物价有利于市场价格稳定,但“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5.(2024·福建龙岩模拟)据统计,《人民日报》中仅标题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数据为:1950年327篇,1951年255篇,1953年253篇,1954年269篇,1955年209篇。报道涉及劳动英雄、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工商业家、文艺工作者。这表明()

A.党和政府关心、尊重劳动人民

B.全社会都认可劳动的价值

C.各行业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

D.媒体发挥舆论的决定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日报》频繁报道劳动者,从国家层面肯定劳动人民和劳动价值,表明党和政府关心、尊重劳动人民,故选A项;《人民日报》是国家刊物,代表国家和政府的观点,无法说明全社会都认可劳动的价值,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初步确立起来,排除C项;媒体对舆论引导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D项。

6.(2024·山东青岛模拟)1951年12月,毛泽东提出:“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工业化建设需求 D.中苏关系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际形势决定要确保国家安全,与材料中“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相符,故选B项。

7.(2024·天津滨海联考)下表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新增国家表(1949—1953年),导致1952—1953年我国“屋子打扫干净”却“请不到客人”的真实原因是()

年份

1949

19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