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单元测评.docVIP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单元测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4页共NUMPAGES5页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北京时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B.“鹊桥”中继卫星

C.在月面考察的“玉兔二号”探月车

D.月球

2.“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此次科学考察中的所有探测器和探月车都依靠太阳能帆板提供电力,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B.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

C.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0年

D.只有太阳黑子和耀斑两种太阳活动方式

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图,完成4~5题。

4.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5.太阳辐射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和海拔等。右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曲线的是()

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7.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太阳辐射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8~10题。

8.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的时期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

9.下列地理事物,在⑤时期不存在的是()

A.恐龙 B.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 D.裸子植物

10.按由老到新的进化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前寒武纪→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科学家认为这一类食肉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右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12.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 B.爬行类 C.被子植物 D.三叶虫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1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读右图,完成15~16题。

15.B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16.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约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4分)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4分)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4分)

18.(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