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教学设计一等奖 .docxVIP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一等奖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一等奖

1、《克己复礼》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

2、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3、背诵12.1、3.1、16.2、13.3章。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课文、解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3、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各章内容(字、词、句)并加以评析。

(一)重点字词句:

①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

②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觚不觚: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后者:动词,像个觚。

④君君:动词,行君道,按君主的守则去做。臣臣:按臣子的守则去做。

父父:按父亲的守则去做。子子:按子女的守则去做。

⑤诸:之乎,兼词,代词+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⑥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⑦是以为孝: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二)克己复礼的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有关恢复周礼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章:克己

3.14、7.5章:崇古

3.1、6.25、12.11章:秩序

16.2章:道

13.3章:正名

1.2、2.8章:孝梯

17.21章:报恩

17.11、3.3章:仁

三、探究:

1、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2、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3、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s5u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文档评论(0)

文库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