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和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气氛。平日里奔波忙lù(),只觉得时间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

今晚突然停电,我摸黑点起蜡烛。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堆叠在眼前。我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迹【甲】哪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一抹而去?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对着我——目光冷jùn()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多年,锐不可dāng()、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它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多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乙】非凡的才气。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shì()吗?

(节选自冯骥才《时光》,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冒号【乙】顿号B.【甲】逗号【乙】顿号

C.【甲】冒号【乙】逗号D.【甲】顿号【乙】逗号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奔波忙lù”“时间紧迫”“清晰犹在”“冷jùn锐利”短语类型不完全一样。

B.文中画线句的主干是:影像堆叠。

C.“锐不可dāng”指锋利得不可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文中使用有误。

D.“时光不分毫不曾消shì吗?”这句话有反问语气,也是双重否定,强烈地表达出时光没有消失分毫。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

家国情怀,根植于人的灵魂深处。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1)”;人生暮年,曹操坚守“(2),志在千里”的信念;面对大江,崔颢吟出“日暮乡关何处是?(3)”;行至大漠,王维吟诵“大漠孤烟直,(4)”;远离荆门,李白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5),”;李贺在家国危难之时,通过《雁门太守行》下定了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6),”。

5.综合性学习(9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互联网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开始前,小语同学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了一则上联,请你选择下联()(2分)

上联:荧屏内包罗万象下联:

A.四海间万物皆有B.互联网加一线牵

C.方寸间通晓九天D.小康家网络创业

(2)以下是活动的一张宣传图画,先用一句话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再说说你对漫画主旨的理解。(4分)

(3)自暑假以来,小文就沉迷刷短视频,荒废了学业,作为同学,你打算趁这次活动劝说她,请把你要对她说的话写下来。(3分)

阅读理解(共65分)

(一)阅读北宋王禹偁的《日长简仲咸》①,回答问题。(6分)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②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③共谁论。

【注】①此诗作于王禹偁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之时。仲咸:诗人的好友冯伉,字仲咸。诗人与其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简:即书信,用为动词。②伯阳:即老子。③牢落:无所寄托的样子。

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白天漫长难熬,因此诗人想到一位名叫仲咸的友人,便写下此诗赠予他。

B.诗人看见衙署白天大门紧闭、吏员们悠闲无事,表明自己很有闲情逸致。

C.颈联中“月上”一词表面上无关紧要,实际上暗含时间和行踪的变化。

D.诗人在尾联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突显仲咸的品德高尚,以及世俗的薄情。

(2)本诗通篇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显出愁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律②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③。”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④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⑤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