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沉淀池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高效沉淀池方案

方案设计说明

本方案处理水量为31500m3/d。

PAGEi

PAGE0

目录

TOC\o1-2\h\z1 概述 2

1.1 概况 2

1.2 设计依据 2

1.3 设计原则 2

1.4 设计范围 2

2 工艺方案 3

2.1 处理量及处理目标 3

2.2 工艺流程及说明 3

3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数 5

3.1 运行条件 5

3.2 主要设备 5

3.3 主要工艺设备表 6

4 电气自控设计 8

4.1 设计依据 8

4.2 设计范围 8

4.3 自动控制 9

4.4 用电负荷 9

5 经济分析 9

5.1 处理费用估算 9

5.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

概述

概况

本方案高效沉淀池系统处理水量为31500m3/d。

设计依据

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设计原则

工艺可靠,处理效果好,运行安全;

自动化程度高;

设备运行寿命长;

操作容易,管理方便。

设计范围

本方案设计的水处理工程自高效沉淀池进水至高效沉淀池出水。

工艺方案

处理量及处理目标

根据业主提供,本方案处理水量为31500m3/d,设计两座,每座处理量为15750m3/d的高效沉淀池。

工艺流程及说明

工艺流程图

PACPAM

进水——配水池——混合区——絮凝反应区——沉淀浓缩区——斜管分离区

污泥回流剩余污泥

——出水池——出水

工艺流程说明

1)混合区:

在混合池内设置快速搅拌机,使投加的混凝剂快速分散,与池内原水充分混合均匀,用以形成小的絮体。混凝剂一般为PAC,主要作用是使悬浮颗粒脱稳并与水中磷反应,达到除磷的目的。

2)反应区:

可分一个或多个,均安装机械搅拌机慢速絮凝,依次加入浓缩的回流污泥和絮凝剂(PAM),根据不同池型,在絮凝反应池内可安装框式絮凝搅拌机或带导流筒的桨式絮凝搅拌机。较常用的是带导流筒的桨式絮凝搅拌机,在池中设有导流圆筒,搅拌机叶轮位于导流圆筒中央,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与回流污泥、絮凝剂(PAM)均匀混合,来自污泥浓缩区的回流污泥使反应区的悬浮絮体浓度得以保证,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通过搅拌和循环,使反应区的絮体接触碰撞,并不断地变大变重,达到沉淀区内的易快速分离的目的。反应区内絮凝搅拌机械常采用变频装置,调整搅拌机转速以达到池内水力条件,适应原水水质和水量变化。

3)沉淀浓缩区:

絮体慢速地从絮凝反应池进入预沉区,再进入到沉淀区,这样可避免损坏絮体,确使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

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一层位于其下部。

上层为再循环污泥的浓缩,污泥在这层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然后排入到排泥斗内,排泥斗上部的污泥入口处较大,无需开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处理水量的变化,可调整再循环污泥区的高度。由于高度的调整,必会影响污泥停留时间及其浓度的变化,部分浓缩污泥自浓缩区用污泥泵排出,循环至反应区的入口。

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浓缩污泥的浓度至少为20g/L,污泥浓缩区可设泥位控制开关,用来控制污泥泵的运行,保证浓缩污泥层在所控制的范围内,并保证浓缩池的正常工作。采用污泥泵从沉淀池的底部抽出剩余污泥,送至污泥池或污泥脱水间。

4)斜管分离区:

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这些板有效地将斜管分为独立的几组以提高水流均匀分配,使反应沉淀可在最佳状态下完成。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数

运行条件

根据31500m3/d水量设计两座高效沉淀池。每座处理水量15750m3/d,即656.25m3/h。

PAC投加量30mg/L,液态PAC的浓度为10%。

PAM投加量1~2mg/L,配药浓度0.1%。

主要设备

混合区

主要功能:投加混凝剂。

主要工艺构筑物和设备:

混合搅拌机:双层桨叶,桨叶D:1300mm,转速:52rpm,N=4kW,2台,变频控制。

下开式不锈钢调节堰门:2台。

絮凝反应区

主要功能:投加絮凝

文档评论(0)

iwen博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iwen博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