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版】.docx

第3.3课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科版科学六班级上册

《不简洁的杠杆》教学设计

课题

3.3不简洁的杠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忙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知道转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思维:

整理、分析数据并发觉杠杆的省力规律。

探究实践:

1.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

态度责任:

1.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2.尊重事实,照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

3.乐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共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石块、木板进行模拟试验,认识杠杆的作用效果。

难点:整理、分析数据并发觉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省力工具叫什么?(预设:斜面。)

2.讲解:像撬棍这样的工具叫作杠杆。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洁机械,即能转变力的基本机械设备。

3.提问:你们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预设:羊角锤;铁锹;指甲剪;……)

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木尺和方木块。)看似简洁的木尺和方木块组合一下,就能成为不简洁的工具——杠杆。今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不简洁的杠杆。(板书:不简洁的杠杆)

二、探究

(一)利用小石块和木棒撬动大石块

1.谈话:杠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像斜面一样模拟测试的方法来知道杠杆的作用。我们有以下材料: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成一个杠杆装置,利用小石块把大石块撬动起来呢?

2.小组内思考、讨论设计方法。

(预设:依据跷跷板的方式设计,木块靠近小石块或者在中间,不能撬动大石块,慢慢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移动木块位置可以转变撬动情况)

3.小组间交流设计方法。

设计装置:木块放在木棒的下面,大石块放在木棒的一端,小石块放在木棒的另一端。木块靠近大石块才能撬动它。

4.小组依据这个方法试一试。

老师提示:石块较重,留意平安,不要砸到手。

(预设:小组内都将木块靠近大石块,都能撬动大石块)

(二)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1.谈话:我们已经能够撬动大石块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2.小组合作一起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预设:小组都能依据撬动方法尝试着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

3.谈话:我们已经尝试过将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有了经验,接下来再做一次测试,在撬动过程中着重观察每一次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同时把杠杆装置图用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多测试几次,以获得更多的试验发觉。

4.小组一起操作测试,并记录。

5.小结: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总结出了杠杆的三条作用规律:

(1)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劲。

(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劲。

三、研讨

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胜利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

2.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觉?

四、拓展

杠杆是一种简洁机械,它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依据不同的需要,创造了不同的杠杆。杠杆好比是人类功能强大的机械手臂,有的像撬棍那样增大了力的作用效果,有的像打捞网那样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有的像锄头那样转变了力的作用方向……。在许多现代简单机器上,你依旧能够发觉杠杆的运用。

课堂

小结

杠杆是一种简洁机械,在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好比是人类功能强大的机械手臂,有的能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有的能扩展力的作用范围,还有的能转变力的作用方向。在许多简单的现代机器上,依旧能够发觉杠杆的运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获得肯定量的科学学问,更重要的是通过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用木尺作杠杆撬动大石块的模拟测试活动,并用小石块代替用手撬以确保活动的客观性。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比每次画下的杠杆装置图和对应的撬动结果,学生就能发觉杠杆的支点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杠杆的原理,为初中阶段的深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依据学生的思维进展特点,运用适当的语言组织教学,让学生借助试验帮忙卡和汇报帮忙卡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最终总结得出结论。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