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中医辨证论治
汇报人:xxx
20xx-03-22
目录
CONTENTS
小儿哮喘概述
中医对小儿哮喘认识
常见证型及辨证论治方法
名老中医经验分享与传承
现代医学结合治疗策略探讨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护建议
01
小儿哮喘概述
定义
发病机制
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其中,免疫炎症反应、神经调节机制、气道重塑等均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儿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临床表现
小儿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鼻翼煽动、三凹征等严重表现。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小儿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此外,还可根据诱发因素分为过敏性哮喘、感染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类型。
小儿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同时需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和胸闷等症状。具体标准包括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平喘药物治疗有效等。
诊断标准
小儿哮喘需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虽然也可能出现喘息等症状,但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与哮喘有所不同。
鉴别诊断
小儿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近年来,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
小儿哮喘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心理行为问题等并发症。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危害程度
02
中医对小儿哮喘认识
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
中医认为哮喘是宿痰伏肺,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
发病机制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肺虚则卫外不固,脾虚则运化失职,肾虚则纳气无权,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
主要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浊内生,伏藏于肺,成为哮喘之宿根。
内因
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均可引动伏痰,导致哮喘发作。
外因
03
虚实夹杂者
当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01
发作期
以邪实为主,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而随证施治。
02
缓解期
以正虚为主,应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
情志调护
01
02
03
04
05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感风寒。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避免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情志刺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尘、异味等刺激。
饮食调护
预防感冒
环境适宜
劳逸结合
03
常见证型及辨证论治方法
症状表现
治法
方药
加减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咳嗽气喘,喉间痰鸣,痰清稀色白,鼻塞流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若表寒不重,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若痰多色白,加象贝、天南星燥湿化痰。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温肺散寒;五味子、白芍药、甘草敛肺平喘;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行气化痰。
加减
热重者加栀子、虎杖清肺热;痰多者加天竺黄、鲜竹沥清化痰热;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症状表现
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粗,烦躁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鼻翼煽动,或发热恶风,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或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石膏、黄芩清热宣肺;苏子、葶苈子泻肺平喘;前胡、象贝化痰止咳。
咳嗽痰多,色白而稀,喉间痰鸣,胸闷纳呆,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淡滞。
症状表现
化痰燥湿,健脾益气。
治法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降气。
方药
痰白清稀多泡沫者,加细辛、干姜温肺化痰;若痰黄稠量多者,加象贝、天竺黄清热化痰。
加减
症状表现
咳嗽无力,痰白清稀,面色淡白无华,自汗食少,大便溏薄,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人参、五味子补气敛肺;茯苓、白术健脾补气;黄芪、防风益气固表;百部、橘红化痰止咳。
加减
若汗出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固涩止汗;若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止咳化痰;若便溏者加淮山药、炒扁豆健脾止泻。
04
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