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动衬静的手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以动衬静是一种衬托的写作方法,即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举例:

1,以动衬静的描写方式在很多诗词中比较常见,比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句中的“惊”和“鸣”二字,描写的是动态的山鸟,以此动景来衬托出山中的宁静氛围。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这一句诗中通过写蝉和鸟的叫声来反衬出山谷的幽静。

如何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1,确立描写的目的。

在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时,一定要明白一个前提,那就是描写的目的是写——静,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比如下面这个错误的示范:

“射门!射门!射门!”电视机前的人们一个个高喊着。只见10号球员一脚凌空飞射,广场上变得一片安静,人们屏住呼吸,注视着电视机屏幕——“球进了!”广场上顿时沸腾起来。

这个例子虽然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但是综合句意来看,整个句子是描写广场上人们看球的紧张热闹的场面,这是以静衬动的表现手法,与以动衬静相反。

2,描写对象要分清主次。

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中,由于最终的描写目的是为了凸显“静”的效果,因此在描写内容划分时,应以静景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动景为次要描写对象,一般在内容占比上静景占的篇幅要大,动静篇幅要小,不能喧宾夺主。来看几个例子:

例1:夏夜,凉风习习。独自倚窗,看满月挂在枝头,和去年此时一个模样。只是那时的月下有良人相伴寒暄,而今夜的窗前,除了时不时传来几声蛐蛐的叫唤,别无其他。

这里用了大部分文字来描写夏夜的静,只一句“几声蛐蛐的叫唤”的动景,营造了更加宁静的氛围,体现出内心的孤寂之感。

例2:考场上,同学们奋笔疾书,老师背着两只手像雕像一样站在教师中央。没有一个人敢交头接耳,只听见铅笔在试卷上划出的沙沙声。

这里同样主要描写安静的画面,通过一句“铅笔在试卷上划出的沙沙声”来凸显静。

3,把握描写原则:大景写静,小景写动,以小景衬大景。

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相对广大的静态画面中找出小的动态因素,因此常常需要作者认真、细心地聆听那些容易忽视的“动响”。比如这个例子:

他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往林子深处走去。两岸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就像一把巨伞,将阳光抵挡在外。蜿蜒的小路上覆满了微黄的落叶,他小心翼翼地边试探边往里走。突然,一声“布谷”惊起,他吓了一哆嗦,驻足寻思还要不要继续往里去。

这个例子中,先勾勒出了一幅广袤的树林入口,塑造了一个安静的大景,然后通过一声“布谷”叫声,营造了一个小的“动响”,以此来体现树林的静谧气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以动衬静描写对象,比如寂静夜晚的风声,安静房间内的抠门声,幽静风景中的些许人声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描摹的对象。

以上分享的就是关于以动衬静的描写方法的相关知识,并且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来描写景物,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档评论(0)

aiboxi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