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煤油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90020
总学时及其分配:总课时56;其中授课44学时,实验12学时。
学分数:3.5
适用专业:采矿工程(煤层气工程)
任课学院、系部:煤层气教研室
一、课程简介
煤地质,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的内容,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
环节学生掌握煤油气生成、聚集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布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地质、
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和了解煤的形成、组成、性质,煤
在透射光,反射光下的特征及镜下观察描述,熟悉煤质评价指标,煤的分类以及
成煤过程和聚煤规律,熟悉油气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学会生油岩、储集层、
盖层及油气藏的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掌握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成藏规律,了
解非常规油气的概念及气藏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煤油气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使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
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能源的种类、国内外需求现状,世界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产形
势及地理分布以及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了解煤、油气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从事为我国煤田、煤层气地质工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能源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煤油气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3、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
4、煤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方向。
【重点难点】
能源的种类、世界煤油气资源的储产形势、地理分布,21世纪能源发展趋
势以及煤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方向。
第一部分煤地质学
第一章煤的形成(建议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煤的形成及成因类型、成煤作用及阶段、成煤原始植物的有机组成、煤
形成的必要条件,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演化与聚煤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人类对煤的认识过程;
2、煤的形成及成因类型;
3、成煤原始物质;
4、成煤作用。
【重点难点】
煤的成因类型、成煤物质的有机组成、沼泽的形成条件及类型,成煤作用的
阶段,成煤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煤的物质组成(建议学时数:2学时)
掌握煤的岩石学组成,包括宏观煤岩类型、组分及其识别、煤的显微煤岩类
型,有机显微组分在透射光、反射光下的特征。掌握煤的化学组成,包括煤的化
学结构的官能团以及结构模型的研究现状,有机和无机元素组成。
【教学内容】
1、煤的岩石学组成;
2、煤的化学组成;
【重点难点】
宏观煤岩类型、宏观煤岩成分、有机显微组分在透射光、反射光下的特征及
识别,有机质化学结构特征及煤的大分子网络交联结构概念。
第三章煤的性质(建议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煤的颜色、粉色、内生裂隙、外生裂隙、比重、断口等物理性质;掌握
煤的润湿性、内表面积等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的氧化、氢化以及卤化。
【教学内容】
1、煤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构造;
2、煤的物理化学性质;
3、煤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
煤的内生裂隙、外生裂隙、润湿性、内表面积以及煤的氧化、氢化以及卤化。
第四章煤的工艺性质、分类及用途(建议学时数:4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工艺性质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类型及不
同类型煤的用途;了解中国煤的工业分类方案,概略介绍各煤种的用途。
【教学内容】
1、煤质评价指标;
2、煤的工业分类。
【重点难点】
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工艺性质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类型及不
同类型煤的用途。
第五章煤层的形成(建议学时数:4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含煤岩系的特点、鉴定标志;掌握湖泊、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泻湖
等沉积相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含煤岩系的概念、特点;
2、沉积相与聚煤作用关系。
【重点难点】
各种沉积相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第六章成煤沉积体系与煤的聚集(建议学时数:4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沉积相、沉积体系、含煤岩系的概念及特征,主要成煤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