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解析锂电池低温性能改善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比能量及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环境友好等特
点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低
温条件下能量密度明显降低,循环寿命也相应受到影响,这也严重限制
锂离子电池的规模使用。
目前,研究者们对造成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差的主要因素尚有争
论,但究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
1..低温下电解液的粘度增大,电导率降低;
2.电解液/电极界面膜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增大;
3.锂离子在活性物质本体中的迁移速率降低.由此造成低温下电
极极化加剧,充放电容量减小。
另外,低温充电过程中尤其是低温大倍率充电时,负极将出现锂金
属析出与沉积,沉积的金属锂易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反应消耗大量的电
解液,同时使SEI膜厚度进一步增加,导致电池负极表面膜的阻抗进一
步增大,电池极化再次增强,最将会极大破坏电池的低温性能、循环寿
命及安全性能。
1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了锂离子
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从正极、电解液、负极三个方面讨论了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高电池低温性能的改性方法。
一、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制造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
各项指标,而材料的结构对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放电比容量高、放电平台平稳、结构稳定、
循环性能优异、原料丰富等优点,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主流正极材料。但
是磷酸铁锂属于Pnma空间群,P占据四面体位置,过渡金属M占据
八面体位置,Li原子沿[010]轴一维方向形成迁移通道,这种一维的离
子通道导致了锂离子只能有序地以单一方式脱出或者嵌入,严重影响了
锂离子在该材料中的扩散能力。尤其在低温下本体中锂离子的扩散进一
步受阻造成阻抗增大,导致极化更加严重,低温性能较差。
镍钴锰基LiNixCoyMn1-x-yO2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类新型固溶体
材料,具有类似于LiCoO2的α-NaFeO2单相层状结构。该材料具有
可逆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成本适中等重要优点,同样在动力电池
领域实现了成功应用,并且应用规模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亟
需解决的问题,如电子导电率低、大倍率稳定性差,尤其是随着镍含量
的提高,材料的高低温性能变差等问题。
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有望成为下一代锂
2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富锂锰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首次不
可逆容量高,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易由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结构转变,使得
Li+的扩散通道被迁移过来的过渡金属离子堵塞,造成容量衰减严重,
同时本身离子以及电子导电性不佳,导致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不佳。
改善正极材料在低温下离子扩散性能的主流方式有:
1采用导电性优异的材料对活性物质本体进行表面包覆的方法提
升正极材料界面的电导率,降低界面阻抗,同时减少正极材料和电解液
的副反应,稳定材料结构。
Rui等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碳包覆的LiFePO4的低温性
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放电容量逐渐降低,-20°C时容
量仅为常温容量的33%。作者认为随着温度降低,电池中电荷转移阻
抗和韦伯阻抗逐渐变大,CV曲线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值增大,这表
明在低温下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减慢,电池的法拉第反应动力学速
率减弱造成极化明显增大(图1)。
图1LFP/C在不同温度下的CV(A)和EIS(B)曲线图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