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
2.完全康复:,是指治病因素已经清除或不起作用,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各种症状和体征消
失,机体的功能和代谢改变恢复,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社会行为包括劳动力
也完全恢复正常。
3.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症状、体征或行为异常消失,但体内遗留有某些基
本病理变化,需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果不适当地增加机体的功能负荷,就可因代偿
失调而导致疾病再现。
4.脑死亡整体死亡的判定标志是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脑死亡并不意味着各组织器官同时死亡。
5.病因: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6.条件: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身体因素;气温、地理
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生活传统习俗、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
7.诱因;疾病的诱因是指通过作用于病因和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8.因果交替规律: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原始病因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
于机体的自问调节紊乱出现的连锁反应。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
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310mmol/L的脱
水。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低渗性脱水,是指是钠多于失水,血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280mmol/L
的脱水。
11.等渗性脱水: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280-130mmol/L的脱水。
1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3.水肿:是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4.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5.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6.代谢性酸中毒:是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7.代谢性碱中毒:是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上升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8.呼吸性酸中毒:是指体内CO2排除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下降为特征的
酸碱平衡紊乱。
19.呼吸性碱中毒:是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和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20.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除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外,患者体内还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同
时存在,成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1.缺氧:是指由于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
程。
22.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是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低张性缺氧。
23.发绀: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5g/dl以上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成为发绀,这是
此型缺氧常见的临床表现。
24.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致使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出所引
起的缺氧。这型缺氧因动脉学氧分压正常,故又称张性低氧血症。
25.循环性缺氧:是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组织供血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称地动力性缺氧。
26.组织性缺氧: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生物氧化障碍,从而使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称为组织性缺氧。
27.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称发热。
28.过热:多数病理性体温升高。如传染性或炎症性发热属于调节性体温升高,但少数病理性体温身高,如皮肤
广泛鱼鳞癣或先天性汗腺缺陷,因散热障碍夏季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其本质不同于发热,称为过热。
29.发热激活物:又称内生致热源诱导物,是指能激活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30.内生致热原:是指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一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炙热物质。
31.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称为应激,又称应激反应。
32.应激原: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叫做应激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产动物用配合饲料产品技术标准2022 .pdf
-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pdf
- XX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信息公开目录(2024年) .pdf
- 兽医流行病学黄保续202-222 .pdf
- 终测和初配时背膘厚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头胎繁殖性能的影响.pdf
- 知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科试卷含答案解析 .pdf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 英语试卷 (含答案和听力) .pdf
- 2024年仓管员岗位职责内容(29篇) .pdf
- 国企债务风险处置工作方案 .pdf
- 《2024年饲粮中代谢能和蛋氨酸水平对育肥期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完整版727409462.pdf
- 某区纪委书记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带头”个人对照检查材料.docx
- 某县纪委监委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docx
- 某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第四季度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分析研判报告.docx
- 县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汇报.docx
- 税务局党委书记2024年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某市税务局副局长202X年第一季度“一岗双责”履行情况报告.docx
- 副县长在全县元旦春节前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docx
- 某市委书记个人述职报告.docx
- 某县长在县委常委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1.docx
- 某县长在县委常委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