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零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零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

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俗与法律有何不同?孟德斯鸠《法意》上说:

盖法律者,有其立之,而民守之者也;礼俗者,无其立之,而民成之者也。礼俗起于同风,法

律本于定制。

这是指出二者所由来之方式不同。其实这一不同,亦还为其本质有着分别:礼俗示人以理想所

尚,人因而知所自勉,以企及于那样;法律示人以事实确定那样,国家从而督行之,不得有所出

入。虽二者之间有时不免相滥,然大较如是。最显明的,一些缺乏客观标准的要求,即难以订入法

律;而凡有待于人之自勉者,都只能以风教礼俗出之。法律不责人以道德;以道德责人,乃属法律

以外之事,然礼俗却正是期望人以道德;道德而通俗化,亦即成了礼俗。———明乎此,则基于情

义的组织关系,如中国伦理者,其所以只可演为礼俗而不能成法律,便亦明白。

张东荪先生在《理性与民主》上说,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彼邦组织与秩序即著见于其法律。惟

中国不然。中国自古所谓法律,不过是刑律;凡所规定都必与刑罚有关。它却没有规定社会组织

之功用,而只有防止人破坏已成秩序之功用。社会组织与秩序大部分存在于“礼”中,以习惯法行

之,而不见于成文法。不过为什么,一则走向法律,一则走向礼俗,张先生却没有论到。我以为,

推原其故,就决定于开初一步。西洋自始即重在团体与个人间的关系,而必然留意乎权力(团体的)

与权益(个人的),其分际关系似为硬性的,愈明确愈好,所以走向法律,只求事实确定,而理想生

活自在其中。中国自始就重在家人父子间的关系,而映于心目者无非彼此之情与义,其分际关系似

为软性的,愈救厚愈好,所以走向礼俗,明示其理想所尚,而组织秩序即从以奠定。

儒家之伦理名分,自是意在一些习俗观念之养成。在这些观念上,明示其人格理想;而同时一

种组织秩序,亦即安排出来。因为不同的名分,正不外乎不同的职位,配合拢来,便构成一社会。

孔子著《春秋》以道名分,实无异乎外国一部法典之厘定。为文化中心的是非取舍,价值判断,于

此昭示;给文化作骨干的社会结构,于此备具;真是重要极了。然而却不是法典,而是礼。它只

从彼此相对关系上说话,只从应有之情与义上说话,而期望各人之自觉自勉。这好像铺出路轨,引

向道德;同时,使礼乐揖让乃得有所施。于是道德在人,可能成了很自然的事情。除了社会上㣮名

责实而外,不像法典有待一高高在上的强大权力为之督行。

不过像《春秋》所设想的那套秩序,却从未曾实现。此即我曾说过的:“孔子对当时封建秩序,

作修正功夫,要使它理想化,结果是白费。”其所贻于后世者,只有那伦理秩序的大轮廓。

(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礼法关系,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最难辨析清楚的关系。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无确论成说。实

际上,按照近现代法律观念,传统中不少“礼”的范畴,都可以归入法之列,而传统中不少“法”

的范畴,在现代未必会被视为法。而且,礼法关系本身在传统中也是流动的,大致可表述为三种情

形:一是将礼与法相对应,如贾谊云:“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在这个意

义上,礼为道德教条,法为禁止性规则。二是将礼与刑相对应,如荀子所云的“治之经,礼与刑”,

又如东汉陈宠所云:“礼之所去,刑之所

文档评论(0)

藏珠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