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常用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汇报人:xxx20xx-03-22
目录CONTENTS常用中医诊断方法中药治疗技术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按摩技术拔罐技术饮食调养技术
01常用中医诊断方法
03分辨皮肤斑疹观察皮肤色泽及斑疹形态,以了解病邪性质及气血津液的盛衰。01观察神色形态包括精神、意识、面色、形体动作等方面,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疾病预后。02审辨舌象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望诊技巧与要点
通过辨别患者发出的各种声音,判断脏腑功能盛衰及疾病虚实。听声音通过嗅闻患者身体及病室气味,判断疾病性质及脏腑气血盛衰。嗅气味闻诊方法及应用寒热问汗问头身问二便问诊策略与技巧询问患者有无寒热感觉及持续时间,以辨别病邪性质和阴阳盛衰。询问患者出汗情况,以了解病邪性质和卫气开合功能。询问患者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等,以了解脏腑功能及疾病虚实。询问患者头身各部位有无疼痛、眩晕等不适,以判断病位及气血阴阳盛衰。
脉诊按诊切诊手法及注意事项通过触摸或按压患者身体某些部位,了解ju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按诊时应注意手法轻柔、患者体位舒适等因素。通过按触患者寸口脉,了解脏腑气血阴阳盛衰及疾病预后。切脉时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等因素,并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分析。
02中药治疗技术
选用适当煎煮器具浸泡与煎煮时间掌握加水量与火候控制煎煮次数与药液处理中药煎煮方法与技巧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煎煮时间根据药物性质而定,解表药、清热药等宜武火快煎,补益药宜文火慢煎。砂锅、瓦罐等化学性质稳定、传热均匀的器具为佳。一般煎煮2-3次,合并药液后分次服用,药液应滤去药渣。加水量以没过药物为宜,火候应先武后文,避免药液溢出或烧焦。
遵循君臣佐使原则注意药物七情剂量与用法掌握处方审核与调整中药配方原则及注意事项根据病情和药性,合理配伍药物,确保疗效。根据药物性质、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确定剂量和用法。掌握药物间的相须、相使、相畏、相sha、相恶、相反等关系,避免配伍禁忌。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因人制宜根据疾病的性质、发展阶段和临床表现,调整药物剂量。因病制宜根据季节、气候和环境等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因时制宜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物剂量。灵活变通中药剂量调整策略
1234过敏反应预防与处理胃肠道反应预防与处理毒性反应预防与处理其他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常见中药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了解患者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如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抗过敏治疗。掌握药物毒性,避免超剂量、长期使用;如出现毒性反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了解患者胃肠道情况,避免空腹服药;如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调整服药时间、剂量等。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不良反应。
03针灸治疗技术
消毒与准备进针与行针留针与出针针灸基本操作方法针灸前需对针具和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确保操作安全卫生。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穴位。留针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出针时要轻缓,避免出血或疼痛。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功效为疏风解表、通络镇痛。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处,功效为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处,功效为健脾和胃、调补肝肾。030201常见穴位定位与功效
适应症针灸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禁忌症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等患者应禁用或慎用针灸。针灸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晕针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避免晕针发生。一旦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操作者手法不当或患者肌肉强烈收缩,可发生滞针。此时应调整手法,避免单向捻转,若肌肉紧张,应待肌肉松弛后再行针。弯针在行针过程中,由于患者体位改变或肌肉强烈收缩,可使针身弯曲。此时应停止行针,将针起出,若弯曲严重,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缓慢起出。针灸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断针由于针具质量不佳、行针手法过重或患者体位改变等原因,可发生断针。此时应保持冷静,嘱患者保持原体位不动,若断端露出皮肤外,可用镊子夹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可用手指向下按压周围皮肤,使断端露出皮肤外再用镊子夹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item2_c{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纤激光打标机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ME4312应用指导V.1 2016.07.07微盟原厂规格书.pdf VIP
- 《铸造用砂圆形度检测方法》.pdf
- 2024年物业年终总结及明年计划报告.ppt
-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美国德百世dv55全自动双水平呼吸机简易操作手册.pdf
-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气血疏通中级班讲义.pdf VIP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黄锑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