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
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
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
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
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
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
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
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
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山水文学是以
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
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
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
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另一方面,
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
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
对自然景物的表现。而中国人由于很能体验细腻的情感,能以在自然万象上发现潜伏的
生命活力,其物感说中“物”的部分,虽然可以包括事件情节以及人事,但更主要、更
经常地却是指自然的景物。总之,中国人一方面强调主观的感受,一方面强调客观的景
物,追求着二者的融合。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当然极利于山水文
学的发展。巡视中国山水文学的画廊,或借山水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感,或因山水而领悟
禅机,亦或假山水以讽刺时政,一幅幅生动的山水文学画面,千姿百态,无非困境抒发,
情景合一。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境界。重视景,即重视了作为客观基础
的自然物象;重视情,即重视了作为主体意识的主观作用,对于自然的自觉审美正起于
语文科试卷第1页共10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国庆节爱国卫生活动方案 .pdf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doc
- 兽药gsp培训计划方案怎么写 .pdf
- 2024年七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二篇) .pdf
- 2022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pdf
- 郑州大学选课指南 .pdf
- 云南省昆明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数学)统编版(五四制)真题(综合卷)完整.pdf
- 2024年全新七年级英语上册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pdf
- 圆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pdf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汇总】 .pdf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doc
- 广东省广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
- 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模拟试卷.doc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doc
- 在全市县区委书记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3篇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
- 5篇贵州省庆祝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汇编.docx
- 在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在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