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二章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论语十二章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论语〉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课文。它
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
的语录体古藉。
第三单元所谈论的“学习生活”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学
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
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
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
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
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
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
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
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
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2、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学法和教法
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
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为将来
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
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
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
的意识就越强。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教师充
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
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
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
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
信仰激发学生。
4.诵读法
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
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
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5.采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
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
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教学过程展示及设计理念阐述
1、导入语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这样标榜过《论语》的作用:“半部论语
治天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北京大学教授于丹曾用
七天时间讲解《论语》心得。孔子在国外的影响:韩国的孔庙、日
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
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
设计理念阐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看到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
文,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也有语文教
师向我说倾诉过同样的感受,问我文言文该怎么教。我的回答是:
先把他迷住再说。这样的导语无非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
习古文的兴趣。
2、预习检测
A、学《论语》说《论语》(介绍《论语》这部书)。
B、学《论语》知孔子(介绍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学《论语》清字词(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
D、学《论语》译课文
本环节设计目的:了解《论语》及孔子,理解每一章。可以以学
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
3.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确定,也可有师生
共同确定。但无论是那种确定方法都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我采用的
是:师生共同确定。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单元提示,结合本
课具体内容及课后练习,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内容;
C、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
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机畜饲养管理规程.pdf
- 景观施工图绘图规范14413.pdf
-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大全.pdf
-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期中复习.pdf
- 施工技术工作总结.pdf
- 施工员述职述廉报告范文三篇】.pdf
- 施工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800字.pdf
- 新概念英语定位方法及学习步骤.pdf
- 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pdf
- 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化.pdf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doc
- 广东省广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
- 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模拟试卷.doc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doc
- 在全市县区委书记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3篇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发言材料汇编.docx
- 5篇贵州省庆祝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汇编.docx
- 在全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在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