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爱凑喧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将就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样,因此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爱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觉这许多涂改的地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究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如此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伙儿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伙儿一看,原先是一直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夸奖。从此,他喜爱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旧坚持自学数学。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觉,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情况。
1936年夏,差不多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现在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华罗庚依旧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杰出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截了当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数学家的故事,拿来和大伙儿一起分享.
小学时成绩平平的华罗庚,进入中学时,成绩依旧起色不大,但只有对数学情有独钟,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作业不是按部就班的仿照老师的做法,而是喜爱在练习本上"涂鸦",确实是我们主张的让小孩自己自主探究做法的过程.可见让现现在的主张让小孩自主探究对小孩思维的进展的好处.在独具慧眼的王维克老师的鼓舞下,在熊庆来教授的关心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研究,成了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文凭在一定的范畴内和能力是成正比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一个代表自己能力的机会时,是能够通过后天的刻苦来补偿的,尽管,如此的刻苦需要付出的太多,让我们记住他鼓舞后人的话吧:"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要紧的体会”,“所谓天才确实是,坚持不断的努力。”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