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转转载载]铺铺作作构构件件之之斜斜栱栱
原⽂地址:铺作构件之斜栱作者:国保
【说说“斜栱”】
“斜栱”是辽代⾸创的吗?
斜栱,作为古代结构铺作的⼀个构件,从来没⼈给出过明确的定义,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结构经典《营造
法式》中也未提及。但是在现实中,⽆论是现存的古代结构实物,还是在我们的论述中,这个没有“籍贯”、与
经⽆典的构件却经常出现。⼀般来说,在我们的印象中,“斜栱”这个构件不是很早出现的,具体地说,我们经常
在谈论中把它的出现时间归结到辽代,因为在实际考察结构的现存实物中,辽⾦时期是“斜栱”出现最频繁的时
期,不仅数量⼤,⽽且种类多。这⼀天,因为博友⼀篇述及“辽代砖塔上的斜栱”的博⽂,我和“德格淳易”⼜说起
了这个话题:
【⼭西博物院藏·屋形⽯龛(北魏)】
【南禅寺·⼤殿转⾓铺作(唐)】
既然没有明确的、公认的定义,那我们就可以瞎猜了:唐代之前的“⼈字栱”算不算“斜栱”?⽽⼀般古代结构
转⾓铺作上的“⾓华栱”算不算“斜栱”?(上两图)当然,不能因为没有定义就乱说,正常情况下,我们印象中
的“斜栱”是指:铺作中平横斜置的,与建筑物整体的主要⽅向(⾯阔和进深)呈⼀定⾓度(⾮90°)的栱。如果
这个假定成⽴的话,“⾓华栱”也包括其中了。事实上,我认为“⾓华栱”实质上它就是⼀种“斜栱”,不过“⾓华栱”算
是⼀种常置构件,我们给它专门的名字。另外,由于⾓华栱与建筑物的主要⽅向都呈45°夹⾓,如果不把它纳
⼊“斜栱”中,以它为参照的话,与建筑物正、侧两⾯完全平⾏⽽相交伸出的列栱就成了“斜栱”。
有关这个斜栱的论述也不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9年祁英涛在⼀篇叫做《摩尼殿新发现题记的研究》
⽂章中有这么⼏句话:“斜栱的应⽤,已知最早的实例,是蓟县独乐寺内两座辽代统和⼆年(公元984年)建筑
的⼭门和观⾳阁,这两座建筑都是在转⾓枓栱中使⽤与⾓梁成垂直⽅向的斜栱,即45°斜栱,习惯称为抹⾓栱。
”
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实际上早就形成了,早在1933年梁思成和刘敦桢他们看到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上的斜栱
时,差不多就⼀致认为:摩尼殿“枓栱⼤⽽敦实,虽然每间只⽤补间⼀朵,但有辽代惯⽤的斜栱。”所以,祁英涛
这段话虽然成⽂较晚,但是其观点很有典型代表性。此后有关“斜栱”的基本认识⼏乎全都来⾃这⾥。
【阳泉关王庙·正殿平柱头(宋)】
斜栱,在今天实际存在的结构和仿构中,就其位置来说,位于转⾓、柱头和补间铺作的都有;就其形状
来说,也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就其性质来说,由于斜栱使⽤时间很长,早期功能性和晚期装饰性的都有。
在先辈们归纳出的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宋)辽⾦斜栱”这个印象形成的原因:在我国现存的结构
中,“斜栱”【⼀】最早出现在转⾓铺作中的实例是蓟县独乐寺(辽统和⼆年·公元984年);【⼆】最早出现在补
间铺作中的实例是⼤同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天宫楼阁”(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三】最早出现在柱头
铺作中的实例是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这三处斜栱实例,⾄今没被推翻。这其中,斜
栱出现的最早时间是辽代,⽽宋代的隆兴寺虽然时代稍晚,但是实际上她是转⾓、柱头和补间铺作中全部出现
了斜栱,因此代表性极⼤。
基于这个归纳总结,在实际考察和判断中,久⽽久之形成了“(宋)辽⾦斜栱”的印象,同时,由于⾄今没有发
现更早的实例,我们基本认为“辽代以前没有斜栱”。
【崇福寺·弥陀殿转⾓铺作(⾦)】
【沁县洪教院·柱头铺作(⾦)】
【龙门寺·⼭门补间(⾦)】
【独乐寺·⼭门转⾓(辽)】
从上⾯的叙述知道,最早的“斜栱”出⾃辽代结构转⾓铺作上,⽽这种最早的辽代斜栱也被称为“抹⾓栱”,它
的基本特征是:位于转⾓铺作外跳,与⾓华栱呈90°直⾓。所以只从外观⼀看抹⾓栱,就知道它确是⼀条“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