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文与历史教学的结合.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历史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古今中外都有,虽然这些历史知识

在语文教材都不是系统而是零碎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

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适当地介绍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而

且行之有效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与“史”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才能

收到良好的效果,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文史结合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

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基

本上没有往来,“文史分家”,无论在涉及到对对方学科相关内容有疑虑时,还是

在教学、教法上,都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将教材中涉

及到的历史知识一概剔除,否认历史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许多社会学科

教师亦是如此,从而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事实上,如果中学语文与

历史教学不能很好地整合,肯定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感性理

解。

1、从语文和历史的关系来看,文史本一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文中有史,史中有文,被誉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毛泽东也曾说过,“作为

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自古文

史相通,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

史;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文

史结合是由两者本身的关系决定的。

2、从语文教材来看,文史交融更有意义

《新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并阐述道:应拓

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

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改版后的语文教材中涉

及的其它学科知识很多,其中与历史的关系最密切,有的课文就是写历史人物或

历史事件,如《出师表》、《曹刿论战》、《陈涉世家》等,有的课文涉及到有关历

史知识,如《最后一课》、《紫藤萝瀑布》等。此外教材中还增加了综合性学习活

动和名著导读,其中包含的历史内容更是比比皆是。如“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1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只要对理解语文有帮助的,都可拿来,作为“史”的

内容,与“文”结合,互相借鉴、互相对照,定能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

3、从课堂氛围来看,文史结合能够激活课堂

语文本身是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中也应用生动形象、简洁准确的讲解吸引

学生,即使有了多媒体这样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中也应注意文史结合。试想,

一堂课中充斥的只是一个个平实的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肢解、干瘪枯燥的语言、

空洞的思想教育,令听者索然寡味,其能力培养从何谈起?因此,教师应充分运

用有关的历史知识,将搜集到的那些引人入胜的典故,名人伟人功绩,历史上的

悬疑等知识,恰当穿插,通过巧妙的设疑,精心的引导和精彩的讲述,激发学生

的兴趣爱好,使之自觉的刻苦钻研,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学习《孙权劝学》

时,我曾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涉及人和事,历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吗?”一投

石击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的氛围一改往日的沉闷,一下子群情高昂,举手的

同学此起彼伏,甚至有些男生恨不主动站起来发表意见,就在这一个个精彩的发

言中,同

文档评论(0)

132****2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