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平度一中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一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走出乡土是一个“松绑式”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开始,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启了走出乡土之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变迁更为快速明显。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很多的人从土地上挣脱出来了,大部分原来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村人口来到了城市,从事不同于种地的行业。同时,市场经济让物品流动自由起来。人、物的自由流动,改变了原来那种“生于斯,死于斯”的乡土社会。在许多人走出乡土的这个过程中,整个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都发生着改变。
“松绑”的过程,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城市群和大都市的崛起;知识阶层地理分布更为集中;财富聚拢,区域差别加剧。中国社会转型从而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重组”时代。在这样一个大重组时代,农耕文明的社会结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原来的亲缘、血缘聚居让位给地缘、职缘,现在农村里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虽然还是原来的那种亲缘、血缘的聚居,但生产方式已经不同了。青壮年都出来打工,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在城市安家落户。甚至几年都不回家看一看,原来对村庄里的人非常熟悉,现在可能连一半的人都不认识。熟悉社会变成了半熟悉的社会。但城市的扩张,又没有重新组成新的熟悉社区,因为新社区的流动性非常大,经常是人来了又走。不像农耕文明绑在土地上的生活,太大的流动性没法形成熟悉的社区。
重组的过程要求家庭和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也要重新确立。原来束缚在土地上“生于斯,死于斯”的农人所遵循的家庭和个人的价值观念,传承的传统文化观念,比如“父母在不远游”,则很难在现代情况下发挥作用了。原来价值的观念,传统的东西,需要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进行创新,这是社会的意义。比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说的传统社会里的“长老统治”,那是社会变迁缓慢的社会里靠经验和习惯的生活,年长者具有生活经验,有优势,也有权威。但是,现代社会是流动性和知识创新都在增长的社会,“习惯是适应的障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这也是大重组的过程对社会的挑战和意义,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对个人和家庭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
我们进入信息化、城市化社会和走出农耕农业文明几乎是同步的,而美国大约是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所以说我们是压缩式的转型,经济、人才、社会大重组。重组后,我们原来依靠的伦理责任和相应的权利,以及这种传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在断的组合方式下,已经不能再发挥基础性的力量。
在“松绑”和大重组中,不确定性和竞争越来越大,所以现代社会人的焦虑也比较强。在下一步的大重组过程中,应该找到一个相反的方向,“和”“合”文化将显示出力量,“和”指的是和谐和秩序,另一个“合”指的是合作互助,不能再那么强调竞争。大重组的社会也是制度创新的沃土,可以期待“和合”新文化:“各成其美,成人之美,美美与共,欣欣向荣。”
(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精品解析: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文本阅读(十三)练就审美技能,赏析描写艺术 学案.pdf
- 2024年核安全工程师法规考题.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小说情节类题目(讲义)(原卷版+解析).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45个高频词.pdf
- 2024年河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题法规.pdf
- 2024年高考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知识细节归纳100条.pdf
-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7种经典开头方式及精彩范例.pdf
- 2024年高考政治选必一《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复习导引.pdf
- 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原创命题化学模拟试卷.pdf
- 2024年公司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35篇).pdf
最近下载
- 2023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平凡的世界(阅读任务三 品味小说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docx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保障基础》期末考试题库.pdf
- 佳明手持机从入门到精通.pdf
-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终结性考试任务一.docx VIP
- 绵阳中学自主招生考试.doc VIP
- 2023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国开常见眼病诊断与处理3687期末试题及答案(2022年7月).docx
- (正式版)D-L∕T 659-2016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ocx VIP
- 基坑土钉墙及钢管桩支护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