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历史必修基础知识习题课时作业(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带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高中历史必修基础知识习题课时作业(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带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作业(八)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中国古代政府的“反佛”活动主要是因为佛教()

A.威胁了中央集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B.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导致道德沦丧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2.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其出发点是()

A.调和儒道佛三者关系

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

C.推动“三教合归儒”

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

3.“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这说明()

A.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

B.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

C.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道家的冲击

D.道教发展吸收借鉴儒家伦理纲常

4.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佛教影响范围扩大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地位削弱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5.下列各项中,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相吻合的一项是()

历史叙述

历史结论

A

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残杀非常频繁

出现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

B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书体均已具备

书法艺术日益通俗化

C

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唐代诗歌繁荣

D

魏晋时期战争非常频繁

促使火药发明并应用于军事

6.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写道:“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

A.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B.盗版印刷书籍风气猖狂

C.科技发展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

D.雕版印刷在全国广为流传

7.在《送子天王图》中,吴道子将武将的脸型画得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几乎一致;在千福寺的壁画里,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画作()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绘画的最高成就

8.《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A.古代重视总结农业经验

B.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C.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D.农书与手工业的关系密切

9.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科学技术发达B.医学领先世界

C.手工技艺精湛D.绘画成就卓越

10.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

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

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11.[2023·江苏高邮期中考试]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

B.科举考试制度为日本所仿效

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

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12.据学者研究统计,唐朝时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长安接待了7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接纳了多达3万余人的外国留学生。与汉代相比,这主要得益于唐代()

A.国家统一的稳定局面

B.丝绸之路的畅通

C.华夷一家的开明政策

D.边疆治理的成效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类别

说明

行卷诗

应试者把自己的上佳作品献给社会贤达、名公巨卿,得其赏识,再向主考官推荐,以便中举。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大诗人杜甫也有许多行卷之作,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

应试诗

诗赋是进士科必考科目,而且关系到举子们能否被录取,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唐朝的科场考试必定会产生大量的诗歌,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上乘

及第诗

中举后吟诗作歌,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风气。如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

落榜诗

唐科举的发展,“落第”“下第”题材的诗篇几乎成为一大门类。如赵嘏在《下第后上李中丞》中叹道“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摘编自《论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4.唐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也对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