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教学反思1
这首诗是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
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
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
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
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
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
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
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
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
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
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
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
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
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
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
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
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
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
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
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
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
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静夜思》教学反思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
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
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
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
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
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
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
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
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
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
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
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
标
如下: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
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3、积累收集有关思
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
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
以,在导入
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
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
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
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