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限时集训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含答案).docxVIP

阶段限时集训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3

ADDINCNKISM.UserStyle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至秦汉时期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永州三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几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征的陶器。2006年,在浙江北部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数量较多的炭化稻以及人们生活的村落、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上述考古发现()

A.说明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

B.体现了中华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

C.印证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

D.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

2.(2024·广东深圳二模)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3.(2024·吉林长春三模)中国古代音乐一般包括宫、商、角、徵、羽等五音。武王克商后,《周礼》规定音乐不用商音。西周晚期,青铜编钟越来越多地用于娱乐活动,商音再次出现,并提高了音乐性能。这种变化体现了()

A.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

B.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

C.自然尚美的现实需求

D.西周礼乐制度的完善

4.(2024·湖北十堰调研)秦朝文书的传递主要有“以次传”和“以邮行”两种方法。“以次传”是在政府中按郡、县、道的次序逐级下发,不得延误;“以邮行”是通过政府设立的邮舍逐程送达。负责传递文书的多为御史属下的卒人,“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则不准参与递送文书。由此可知,秦朝()

A.交通运输系统发达 B.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C.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D.注重政府工作效率

5.(2024·江西鹰潭一模)东汉明帝评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语说:“司马迁……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司马相如……至于疾病而遗忠,主上求取其书,竟得颂述功德,言封禅事,忠臣效也。”这说明()

A.皇权强化导致思想专制

B.治国理念影响人物评价

C.思想变革改变史学体例

D.时代变迁决定价值判断

6.(2024·山西太原模拟)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之法,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辗转发卖各地的贡物以营利,直属大司农。东汉初盐铁官转属郡国,均输之事废罢;大司农下属仍有平准令,但其职责仅仅是“掌知物价”,已不从事商业经营。东汉初年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统治者让利于民

B.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C.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7.(2024·江西上饶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少时为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身为列卿,居处俭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员。

材料二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征召、任子、纳赀(资)、辟除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征召。黄霸是循吏中仕途轨迹记载最详细,也是次数最多的,黄霸涉及的选拔方式为2次纳赀、2次孝廉、2次举贤良、3次征召。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

——摘编自徐朋朋《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邑被列入《循吏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评述。(6分)

1.D[根据材料“炭化稻以及人们生活的村落、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已经出现了陶器,且出现了一些农业生产工具和定居的村落,农业工具和炭化稻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农耕生活,故选D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距今约10000年我国才刚刚进入新石器时代,并未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排除A项;多元一体强调中华文化起源广泛,且具有一定共性和联系,材料并未体现距今10000多年的两处遗址出现了联系,且当时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并未从多元走向一体,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C[根据材料“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可知,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同时就职辅佐周王,从而加强了中央与地方封国之间的联系,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的做法能够加强中央与地方封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