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非遗+新媒体的作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关于非遗+新媒体的作文

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依旧

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外来文化的冲击和部分非遗文化濒临灭绝等等。

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宣传我国非遗文化依旧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的问题,而新媒体的兴起,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还寄托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互联网大规模普

及和智能手机等可移动设备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果还依赖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必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如何创

新传承路径则是我们当下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

2000年,我国正式开始为非遗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

的数量及规模上在世界已经排名第一。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发

展的社会,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依旧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我国

传承者已经出现老龄化的趋势,而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愿意

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受传者不再将发扬非物质

文化遗产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部分非遗文化濒临灭绝。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

和宣传我国非遗文化依旧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而新媒体的兴

起,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

二、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

(一)新媒体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的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的12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9.89亿,相较2020年的3月增长了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

70.4%。其中,单单短视频用户规模就有8.73亿,占了网民整体的

88.3%。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以抖音、哔哩哔哩、快手

为首的短视频软件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

及,短视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宣传效果,新媒体

利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将画面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展现形式更

具冲击力,对于受众来说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而且新媒体平台大多

设有评论区,人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互相讨论,作者也

可以在评论区进行回复,所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更强,受众的参与

感更高。在抖音这些短视频软件中,也有不少的用户从事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拍摄和讲解,例如一位来自杭州临安,名为“创手艺”的抖音

用户,从他的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70后的竹编手艺人,十四

岁拜师学艺。他的视频很简单,大部分都是用固定镜头进行拍摄,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没有用复杂的剪辑手法,内容就是记录他用竹子编制各种用品的过程,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账号,拥有300多万的粉丝和2700多万的点赞

量,在评论区里,能看到很多让人意味深长的留言,例如“抖音救活

了这个快失传的手艺”“拿来装菜没有比竹编更环保的”等等,还有

不少人想向这名用户拜师学艺,学习竹编。很多现实中例子都在向我

们证明,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新媒体的平台,来传播非遗文化是一

种美丽的碰撞,不仅可以向人们普及我国灿烂的非遗文化,还可以丰

富新媒体的内容。

(二)新媒体给非物质

文档评论(0)

159****9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