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诊断学》知识精华汇总!.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

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

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

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

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

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

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

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

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

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

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

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

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资料的综合分析两方面。

2.诊法合参: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

3.病证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年代、医家、医著及其学术价值

1.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医家扁鹊就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2.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

3.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是现存最早的病案记载。

4.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在疾病分类上做出了贡献。

5.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诊法、二十四脉等,为我国现存最早

的脉学专著。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较早记载了对天花、麻风等传染病的诊断及对黄疽

病人的实验观察。

6.隋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7.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专

论诊法。

8.金元时期:

滑寿的《诊家枢要》对三岁以内小儿诊察食指络脉的方法有新进

文档评论(0)

132****75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