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漫谈中医的体质学说(五)(学点中医药).pdf

漫谈中医的体质学说(五)(学点中医药).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中医的体质学说(五)(学点中医药)

体质学说的应用

体质是决定健康与疾病状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是形成疾病的终

极原因。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保健均有密切

的关系,故体质学说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用以说明不同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以及发病的倾向性。

人的体质有偏阴偏阳、偏寒偏热的不同类型,从而决定了不同个体的

机能状态不同,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亲和性、耐受性也就不同。

例如,偏阳性体质者,易感风、热、暑邪而耐寒。感受暑热之后易伤

阴;感受风邪易伤肺。偏阴性体质者,易感寒、湿之邪而耐热。感寒

邪入里易伤阳;湿邪入里易困脾阳。清代医家吴德汉说:“易风为病

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

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即是此意。

体质因素还决定着发病的倾向性,如《内经》说:“五脏皆柔弱

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伤寒广要》说:

“假令素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疾,或变阴毒也;素有热者,多变

阳盛阴虚之疾,或变阳毒也。”一般而言,小儿脏腑稚嫩,易患咳喘、

腹泻、食积等疾。年高之人,脏腑精气多虚,易患痰饮、咳喘、心悸、

眩晕、消渴等病。肥人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易患肺痨、咳嗽等。另

外,由于脏腑精气盈虚偏聚不同,情志活动也有一定的倾向性。如

《内经》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

则畏,并于肾则恐。”

二、用以阐释发病原理。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

而体质的强弱正是正气盛衰的反映。体质强壮则正气旺盛,体质羸弱

则正气虚弱。《灵枢·论勇》曾举例说:有人在同一处所并行而立,

“其年之少长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

原因就在于体质的强弱不同。即使感受了外邪引起发病,也会因体质

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发病过程。如有的即时发病,有的则伏而后发,或

时而复发,且发病后的症候类型也是因人而异的。

不仅外感病的发病如此,内伤杂病的发病亦与体质密切相关。如

情志刺激能否引起疾病的发生,除与刺激的种类和强度有关,更重要

的是与机体的体质有关。如《医宗金鉴》说:各种情志刺激因素,

“壮者得之气行而愈;弱者得之气著为病也。”因此,个体体质的特

殊状态或缺陷是内伤情志疾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三、用以解释病理变化。体质因素决定病机的从化。从化,也称

“质化”,是指病情随体质而变化。例如,六淫之邪有阴阳的不同,

侵犯人体之后,又会随人体阴阳强弱的变化而为病。如同为风寒之邪,

偏阳质者得之易从阳化热,偏阴质者得之易从阴化寒。同为湿邪,阳

热之体得之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得之易从阴化寒而为

寒湿之证。但若属阴阳平和体质者,则是感寒邪为寒病,感湿邪为湿

病。从化的一般规律是:素伴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

虚阴盛者,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津血亏耗者,邪多从燥化;气虚湿

盛者,邪多从湿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疾病的传变与否,虽与邪之强弱、治

疗是否得当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体质因素。如体质强壮者,正气

充盛,抗病力强,发病后,即使病情急剧也不易传变,病程亦较短暂。

若体质虚弱,抗病无力,则邪深入,病情多变,甚至发展为重证或危

证;若在正虚邪退的后期,则身体不易康复,或发展为慢性疾病。此

外,病情的由寒转热,或由热转寒;由实转虚,或由虚转化为虚实兼

夹等,亦是取决于体质因素的另一种变化。

四、用以指导辨证。体质可以决定症候的类型,故体质也是辨证

的基础。例如,感受同一种致病因素或患有同一种疾病,因为体质的

差异则可表现为不同的症候类型,称之“同病异证”。如同样是感受

寒邪,体质强者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的风寒表证;素体阳虚

者,寒邪直中脾胃,则可表现为腹痛泄泻、畏寒肢冷的里虚寒证。再

如,同是患痢疾病,有的表现为湿热证,有的则表现寒湿证。可见体

质是形成同病异证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异病同证的产生也与体质

有关。例如,泄泻、水肿病,病种虽然不同,但若体质相同,如属偏

阴类型体质,即会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相同症候。正因为体质是辨证的

基础,故中医强调诊病必先辨明体质,否则辨证不明,治必有失。

《内经》将治病“不适贫富贵贱之居,肉之厚薄,形之寒温,不适饮

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列为“治之三失”,道理即在于此。

五、用以指导治疗。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人,由于体质不同,

症候各异,如果均用同一种治法,则会对此人有效,对彼人非但无效

反会有害。因此,中医强调治

文档评论(0)

189****6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