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必背清单.docxVIP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必背清单.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Page1/NUMPAGESPages2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3.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时空定位】

【知识点】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夏商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德治:西周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即礼乐制度,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2)法治:《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敬天保民】“敬天保民”是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其内涵认为“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2.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1)背景:①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

(2)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①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反映了当时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之争;②意义: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稳定郑国社会秩序;顺应时代潮流,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3)儒家与法家的德、法之争:

学派

儒家:德治

法家:法治

主张

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②商鞅:颁行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③韩非: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评价

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反映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认识

①是社会改造方案之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百家争鸣的反映;

②儒法之间既有争论,又相互借鉴,儒家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如战国末期儒家荀子主张隆礼重法。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法律的发展

(1)律: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2)令: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1)原因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形成“德主刑辅”的统治思想;董仲舒“春秋决狱”),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②魏明帝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唐朝的法律和礼治

(1)唐朝的法律

演变

①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

②唐高宗时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特点

删繁就简;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2)唐朝的礼治

①《大唐开元礼》:732年颁行,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②基层教化: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历程】

1.汉代——“引礼入法”法律儒家化的发端

(1)儒法合流:在国家治理手段上,汉初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德刑关系上,形成了以德政为主,以刑罚为辅的理论;

(2)以经注律:随着两汉经学的兴盛,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来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之盲或经过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或通过改变司法百官法律意识而在司法中发挥作用。

2.魏晋南北朝——“纳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的完善

(1)含义:“纳礼入律”指通过国家立法的渠道,儒家经义直接上升为法律条文或法律制度。

(2)表现:大规模引礼入律从就晋时期开始,一些体现儒家伦理纲常精神礼仪制度纷纷入律。

3.唐代——一准乎礼

①含义:唐初定律,以礼为主。一方面把礼义道德规范直接纳入法律;另一方面,立法者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立法依据或用儒家学说阐释立法的理由,使礼与法紧密结合。

②实质:“法”为“礼”服务,基本特征是用暴力维护封建伦理关系。

(4)宋代——天理人情国法

①含义:司法官兼顾法理情三者的关系。在判案时,可法官不仅依据法律文本。还依据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