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pdf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

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

学习目标:1、能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

2、能从多角度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学习:能复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并加以概括。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相对于乐趣无穷的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二、精读“三味书屋”部分。创设问题情境。

1、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单调无味的,无味在何处?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

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

2、你是怎样认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无味的?

可以从“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

3、你觉得寿先生是不是一位好老师?在作者眼里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课堂片段作文练习: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学

生交流)

5、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学生畅谈: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

是什么?

三、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其乐无穷”与“枯燥无味”是一对鲜明的反义词,但鲁迅先生写本文的目的是否意在推崇

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呢?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

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

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

馨。所以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

的解读。)

四、课后学习: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写成小论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

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认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这

个问题就不能回避。老实说,笔者对此文已教过数遍,但随着生活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对这

篇文章的主题又有了新的理解,这恐怕也是这篇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所在。我认为本文的主题

应该是:通过对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充满好奇(也有人据“我”在文中询问“怪哉”一事,归纳为“追求知识”,笔者以为欠妥,充其

量也只能算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成年后所处

的现实生活的不满。理由如下:

首先,从作品的写作背景看。

众所周知,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特定的时代,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

和生存状态。《从百草园到在味书屋》也不例外。它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六篇。所以《朝

花夕拾》的写作背景也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而《朝花夕拾》的写起缘

起和本意,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有明确的说明:“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

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

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写作此文时,正是作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

心情最“芜杂”(烦乱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作者只能借回忆旧时

的美好往事,来排除心中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在“小引”里,还有以下两段话,供我们进一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

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这

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

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

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

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上述文字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作者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更符

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可以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