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星堆的青铜人像、神树、金杖等文物,展现了三星堆文明独具特色的信仰和审美,但其中出土的尊、玉璋、青铜爬龙柱形器等文物,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密切联系。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独树一帜 B.多元一体 C.满天星斗 D.源远流长

2.有学者指出,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亲族圈仍是当今中国人重要的活动圈,亲戚之间的互帮互助甚为平常,而亲族之间礼节的轻重也主要是由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衡定。这是由于(???)

A.宗法思想的历史沉淀 B.家国同构的深刻影响

C.西周宗法制延续至今 D.重视人伦的价值观念

3.在晋国霸业兴盛的一百多年间,见于记载的晋国主持的大型盟会有38次。据《春秋》记载,鲁国的国君去洛阳见周王只有1次,还未行朝见之礼,而去晋国朝见多达21次。这表明(???)

A.诸侯争霸导致矛盾尖锐 B.传统政治秩序走向崩溃

C.晋国国君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室影响力完全丧失

4.战国末期法治盛行,荀子面对法律的客观存在及实际价值,予法以独特位置,由此他提出(???)

A.天人合一 B.严刑峻法 C.兼爱非攻 D.隆礼重法

5.秦孝公任用卫鞅变法,秦惠王采纳魏人张仪连横策略破坏六国合纵,秦昭王用魏人范雎加强王权,嬴政用齐人蒙恬歼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这说明(???)

A.时代特征使得各国重视人才 B.秦国有重视善待人才的传统

C.人才引进增强秦国综合国力 D.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自由流动

6.宋人李纲认为“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引发战乱和纷争 B.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郡县制比分封制更优越 D.制度选择需要因时制宜

7.汉景帝时,窦太后欲封皇后兄王信为侯,但丞相周亚夫不同意,景帝只得“默然而沮”。汉武帝时,“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屈鳌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墟)而已。”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汉武帝频繁换相 C.诸侯势力遭削弱 D.专制皇权的加强

8.中国古代某制度规定,“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凡庸、调之物,仲秋而敛之,季秋发于州”。这一规定(???)

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加重了当时土地兼并问题 D.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9.唐高祖、唐太宗虽尊李耳为祖却以儒学为主,高宗虽精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则天虽称道却以佛教治国,唐玄宗时期虽然道教大炽,但佛教依然强盛。这体现了(???)

A.三教并行的思想局面 B.统治者重视宗教治国

C.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D.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

10.宋人陈亮认为:“艺祖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这体现出宋初的治国方针为(???)

A.崇文抑武,以文治国 B.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C.削弱地方,分化事权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11.如图是发现于河北省辽代墓葬的壁画《备茶图》。图片不仅展示了放在桌上的一系列茶道工具,还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当时包括碾茶、煎茶诸环节在内的完整的备茶过程。这可以用来说明,辽朝(???)

A.已完成封建化进程 B.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C.茶道技艺领先全国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12.如图为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门第观念的松动 C.高产作物的传入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曾随从郑和出行的马欢、巩珍、费信,回国后纷纷著书,他们在著作都详细介绍了沿途各国的自然风光及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B.导致了海禁政策松动

C.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D.以政治利益为出发点

14.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最终拒绝了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这表明当时统治者(???)

A.有强烈的主权维护意识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意识根深蒂固 D.政务繁忙无暇应酬

15.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 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6.在明清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塑造了“孙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