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介绍尹林教授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01在学校教学和常规管理中,充分地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能为学校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增添特色亮点,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为学校体育工作寻求新的增长点,为学校整体工作添砖加瓦。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及全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02一、课程地位与作用二、课程沿革第一阶段(2006年以前)1.课程名称:体育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第1~4学期共128学时)3.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4.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5.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即“三基”体育教学模式。6.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终结性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情况评定总成绩。7.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更系统,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形成和掌握。8.不足:教学效果的优劣受教师水平的制约,要求是技术面前“人人平等”,易使技术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失去对体育的兴趣,限制学生个性发展,若是学生厌烦的项目,还会造成逆反心理。第二阶段:2007年1.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第1~2学期共64学时)公共必选课(第3学期共32学时)3.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4.教学内容:体适能项目;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运动项目。5.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6.学生成绩评价:平时表现+技术、技能。7.优点: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利于学生特长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8.不足:学生选项课与其它课程发生时间冲突。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1.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2.课程构架:基础课程(必修)(第1~2学期共64学时,3学分)选项课程(必选)(第3学期共32学时,2学分)拓展课程(任选)(第2~5学期均可选,32学时/学期,2学分/学期)俱乐部)(第1~5学期均可选,32学时/学期,2学分/学期)3.课程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并指导实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每位学生能掌握1-2项运动技术,养成终生体育的良好习惯。具备职业人所应有的职业体能与职业素养,以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职业方向和将来的劳动特点奠定坚实基础,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4.教学内容:体适能项目;专项运动项目;与各专业特点相结合的运动项目。5.教学模式:“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6.学生成绩评价:平时表现+进步幅度+学生评价+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此项施行教考分离)。7.优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8.不足:网络资源不够。三、教学改革1.第1-2学期为基础课程(必修),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2.第3学期为选项课程(必选)。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与“分层次”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三自主”(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3.第1-5学期均开设拓展课程(任选)。利于学生掌握1~2项动作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4.依托体育俱乐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既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又能充分发挥课内外效能,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5.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职业能力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6.改革评教标准。采取“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现场评教”的评教模式。体现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7.评学标准。改革“一刀切”的评价模式,采取“教考分离”,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参与度(10%)、进步幅度(30%)、学生评价(10%)、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水平测试(50%)”四个版快构成。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设计以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