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化学苏教版必修1与人教版必修1教学实践中的对比思考
2009年从高三毕业班回新高一教学,发现化学教材从人教版必修1换成了苏教版必修1,在
这一年的教学当中,我好好地对比了化学人教版必修1与苏教版必修1两本教材的体系,在
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多数情况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的。有很多不是
很完善的地方。
一、不管是化学人教版必修1还是苏教版必修1都做了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接,各有优
点,我觉得最好能在教学过程中稍微整理一下,便于后面的教学。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和游离态存在。所谓的游离态就是
指元素处于单质的状态。新版的初中教材没有提游离态的概念,是高中很多地方要用到,所
以最好能够较早的让学生知道游离态的含义。
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在人教版必修1的第三章开始出现,在讲解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并且
要注意与两性氧化物的对比,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此部分内容在苏教版必修1的
第一专题就出现了,在苏教版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知识讲解配合方程式的书写,我觉
得能够达到在初中基础上的知识总结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
化物的相关化学性质。
3.正盐和酸式盐
初中书上提到了NaHCO3,只对与NaHCO3与H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做了要求,对于酸式盐的
概念一个字都没有提。而在高中阶段酸式盐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在人教版必修1当中一直到“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那一节才出现NaHCO3,而且书上并没
有NaHCO3和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额外补充。高中阶段对于酸式盐与碱的反
应离子方程式要求比较高。可以在补充的时候列举NaHSO3和NaHSO4与酸碱的反应,以及
NaHSO4和NaHSO3、NaHCO3之间的化学反应。因为人教版必修1是把离子方程式在前面讲
解的,所以可以直接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苏教版必修1当中可以在一开始物质的分类中补充介绍正盐和酸式盐的概念,让学生对概
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到‘“钠、镁及其化合物”再来介绍酸式盐的相关知识点。但是由于离
子反应在这一单元当中才涉及到,所以NaHSO3和NaHSO4与酸碱的反应,以及NaHSO4和
NaHSO3、NaHCO3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讲解,相关的离子反应要到离子反应讲完了才能讲解。
4.微粒的电子数:在物质的量的学习过程当中有计算微粒数的问题,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电子
数,这时候要向学生讲明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由此可以推出
阴阳离子和分子的电子数的计算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微粒的电子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二、由于编写者从新课标出发,所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化学人教版必修1与苏教版必修1的
章节顺序和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不完全一样。教学的时候总是让人有要额外补充的想法,如果
通看全书,好好的思考一下可能处理起来会更好。
1、人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分类放到了第二章第一节当中,并且讲了分类有一定的依据,从
分类方法上讲分为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主要从一个大方面对某个知识进行
分类,然后分为很多小的方面。这样编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意识,最终
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高中的化学知识。而交叉分类法则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感觉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走入对
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概念的判断,我感觉概念不是重点,掌握分类的思想是很重要的。
所以教学中要举很多例子
苏教版必修1则是从一开始就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并没有提到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是
通过很多分类的例子以达到初高中知识衔接,以及将一些知识加以总结升华的作用。但是美
中不足的是与人教版相比没有提到对同一问题的多元化思考,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对其中的一
些例子进行再加工。感觉上苏教版必修1的知识体系让教师有一种难以过渡的感觉,人教版
相对要好很多。
2、人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放在第一章的第二节,整体上还是采用了老教材的
体系,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在一节中全部讲到位了,但是这样带来的弊端很有可能是学生
要连续做好几天题目,学习可能处于一个单调的状态,而且这一段是高中计算的入门阶段,
知识较为抽象,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物质的量学生就掌握得很不好。
苏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分在了两个章节当中,虽然能够起到一个避免单调的作
用,但是将溶液的配制和分析放入研究物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