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温故知新;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身边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科学方法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群体”是指同一营养级上的所有种群!;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在草原上,牛以草为食,屎壳郎(蜣螂)以牛粪为食
;;;思考·讨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营养级;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4.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1)单向流动
原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2)逐级递减
原因: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要消耗一部分,②一部分被 利用,③未利用的能量,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注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 的比值。一般来说,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检测】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方框大小表示所含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能量的最终源头: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
4、能量沿营养级逐级传递,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例如:间作套种、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例如: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可获得肉、蛋、奶等;用牲畜的粪便生产沼气,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2024/7/10;2024/7/10;3.次级消费者有肉食性鱼、青蛙和蜘蛛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的利大于害。农??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4.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生态工程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5.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6.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思维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食物链(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最少)的能量);1、食物链(计算能量传递效率);1食物链(计算能量传递效率);2食物网(能量分配比例已知且能量传递效率也已知时的能量计算);2食物网(能量分配比例已知且能量传递效率也已知时的能量计算);2食物网(能量分配比例未知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能量);2食物网(能量分配比例未知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能量);例6.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回答问题。;课堂检测;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3 生态金字塔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第3课时(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pptx
- 信息技术部网络安全规定.doc
-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及管理制度大全.doc
- 民政部行业慈善救助管理方案.doc
-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众源测深指南 B-12 Edition 3.0.0_CN_20230905.pdf
- 世界气象组织 WMO-No. 702 波浪分析和预报指南702_zh.pdf
-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 健康与气候图集wmo_1098_zh.pdf
- 世界气象组织 观测、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委员会_ 第1次届会最终简报(WMO-No.1251)简体中文版.pdf
- 世界气象组织 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 .pdf
- 世界气象组织(WMO-No. 100 气候规范指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