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44卷第1期经济与管理研究Vol.44No.1
2023年1月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Jan.2023
DOI: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23.01.006
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空间关联、
影响机制与异质性
吕越于?宁陈泳昌董康银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合并,
得到2000—2013年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
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显著提升本区域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对于空间关联区域的劳
动力市场将产生“虹吸效应”,即降低空间关联区域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产品创新
和市场规模两条渠道来影响制造业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
务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与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对于中部地区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只
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尚未显现。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
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均能显著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对本区域就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同时弱化
对空间关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虹吸效应。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就业产品创新市场规模虹吸效应
中图分类号:F426;F2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36(2023)01-0093-18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净减少2005万人,减幅10.4%。为有效提升制造业就业规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
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
新趋势。伴随大量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要素的应用渗透,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规模将会显著
收稿日期:2022-06-21;修回日期:2022-12-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研究”(21&ZD0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
球疫情大流行下国际国内价值链重构对中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与制造业‘低端
锁定’破局:成因、机制及应对策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资助项目(20JQ02)
作者简介:吕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北京,100029;
于?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陈泳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董康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93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1期)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No.1,2023)
[1]
提升,这对于稳定和扩大制造业就业规模至关重要。当前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达到54.9%。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行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以期为中国
高质量就业提供有益建议,同时也将从产业融合视角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范德梅韦和拉达(Vandermerwe&Rada,1988)较早提出“服务化”的概念,他们认为越来越多的制造业
企业从开始仅仅销售产品到销售“产品+服务”的组合,提供以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