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碳排放权的概念与法律属性探析综述3500字 .docx

碳排放权的概念与法律属性探析综述3500字 .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排放权的概念与法律属性研究综述

一、碳排放权的概念

自《京都议定书》确立碳排放权交易三项机制以来,碳排放权交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实践,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碳排放权及碳排放权交易的理念也得到普遍认同,“碳排放权”、“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贸易”等词汇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国际上对碳排放权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对于碳排放权的定义以及法律属性众说纷纭,体现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人设权利,在人们心目中的边界并不清晰。

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明确了公约设立的目标,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在生态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水平2。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份国际性文件,虽然该公约经受了各方的争执与妥协,仅仅做出了框架性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为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探讨的空间。此后,1997年各国在公约基础上形成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第三条第一款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即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通过市场来对碳排放权进行交易3,这是碳排放权概念的首次提出。议定书对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大多为发达国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了具体的限制,即排放总量不超过经量化的限制或减排承诺以及分配数量。议定书表明各国在议定书框架下的负有减排义务,其排放总量的限制为碳排放权设置了权利行使范围的天花板,换言之也就赋予了相关主体在排放总量的限制内排放温室气体的自由,即设定了边界较为清晰的碳排放

1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以“碳排放权”为关键词搜索,得到35,500,000项符合结果,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亦可得到18,800,000项符合结果。此外,还有许多如“碳货币”、“碳贸易”、“碳金融”等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衍生的新词汇也得到广泛应用

2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3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其在附件A中所列温室气体的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过按照附件B中所载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和根据本条的规定所计算的其分配数量,以使其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内这些气体的全部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

权。4自此,碳排放权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项引发多方讨论的新型权利。

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碳排放权的内涵,一直没有深入而统一的界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较早的观点并未对碳排放权进行明确定义,仅将碳排放权与碳排放量等同。例如王伟中在《《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一文中虽提出“排放权的分配是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国际合作的基础”及“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5但在文章中并未明确碳排放权的定义,而是表述为“根据人均碳排放权的分配原则……分摊210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允许排放量。”6

随着对碳排放权的研究加深,经济学界的观点是将碳排放权定义为一种产权,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例如于天飞依据科斯将产权描述为“财产所有者的行为权力”而将碳排放权定义为“是发生在人类保护环境过程中产生的国与国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为顺利完成对温室气体的减排任务而形成排放配额的交易行为。”,并且“它不仅包括排放行为主体可以排放的额度,同时也规定超额排放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即碳排放权既是“服务于环境改善目标的人造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安排”。7

法学界有的观点将碳排放权定义为“排污权的一种形式”,8原因是从排污权与碳排放权产生的原因来看,都是为合理利用环境容量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产生。原始取得的主体都为因生产需要而必须排放一定量的污染物,利用环境容量的法人。权利客体均为属于国家所有的环境容量。权利内容均包含占有、使用和收益一定的环境容量。而且二者在初始分配上均需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依法定程序由政府进行分配。

但是有的学者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温室气体9不属于污染物,认为温室气

?王明远:《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第93页。

5王伟中、陈滨、鲁传一、吴宗鑫:《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P82

?王伟中、陈滨、鲁传一、吴宗鑫:《《京都议定书和碳排放权分配问题》,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P85

7于天飞:《碳排放权的产权分析》,载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