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
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
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
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
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
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
,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
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
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
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
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
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
的新变化。
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
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
以工业的。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
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
,而乡村的工业化生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
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
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人们的观念、
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
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了人们对于新出现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
。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
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
动和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
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
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
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
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
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
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
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之下
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使得文化进入到了乡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旅游
进入到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到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来。
(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
材料二: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
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
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他们
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太有变动,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
的。
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
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
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
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
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
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就像
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
间里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耕种活动中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
本身也就没有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必要了。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
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数学】训练卷:17、立体几何综合 B卷.pdf
- 15《我与地坛(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 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市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A卷)(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上海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市高一第一学期考评(三)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