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一、工程概况
施工通道总长4114.33米,顶宽100米,护岸为斜坡式结构。其中KL段2745m,
LM段392m,MN段293m及NO段685m。
KL段和LM段由地质条件可看出,软弱层较厚,为3m~10m左右,采用爆破排
淤填石方案。MN段和NO段表层基础为粉砂,基础不需处理,斜坡结构直接坐落在
粉砂层上。
施工通道堤身采用抛填开山石陆上推进形成,要求在通道东西两侧各10m范围
内采用“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施工,堤身底部与淤泥质土层之间可形成1m左
右的泥石混合层。为保证施工进度和车辆通行,爆破挤淤段堤顶宽10m,通道中间
跟进回填宽度15m。根据断面设计要求,对水下棱体不足的部分补抛大块石,将坡
面多余石料挖除、理坡、形成设计堤身断面。
施工通道KL段、LM段以及MN段西侧外坡坡度1:2.5,护面采用1~1.5t块石,
厚度为1100mm,下面设有600mm厚的50~100kg块石垫层;NO段西侧外坡坡度
1:2.5,护面采用300~400kg块石,厚度为1000mm,下面设有600mm厚的50~100kg
块石垫层,护底块石为50~100kg块石,宽5m。施工通道东侧全段外坡护面为200~
300kg块石,厚度为1000mm,坡度1:1.5,块石下垫有50~100kg块石,厚度600mm,
护底块石为50~100kg块石,宽5m。
为了全面了解施工通道施工过程中通道的沉降和位移,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
不均匀沉降和位移,及时反馈信息为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第一手测量资料,有
效监视通道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避免因沉降、位移原因造成损失。需利用测量
仪器对通道主体进行沉降、位移观测,及时采集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由专家对
测量成果、数据分析,及时提供相关部门,指导施工或施工方案修改等,确保施工
顺利进行,特编写本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二、沉降、位移观测技术依据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28-2005
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1、沉降、位移观测的点位布设
(1)、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制作:
沉降位移观测点采用沉降观测盘的形式,采用直径为20cm,厚1cm的铁板,顶
部焊一个螺丝帽,下部焊3根25cm长的钢筋爪,见附图1。
(2)、沉降、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根据实际情况,每10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上埋设3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
在通道两侧及通道中心位置。其中通道两侧的观测点也用作位移观测点。详细布设
位置及编号见附图2“施工通道位移、沉降点点位布置图”。
(3)、沉降观测基点
沉降位移观测基点将采用附近由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精度高、
点位稳固可靠,可作为的沉降位移观测基准点。见附图3“GPS控制网图”
2、观测方法:
(1)、使用仪器
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沉降位移观测均采用项目部现有的GPS(Trimble5700型
双频接收机)进行观测。测量仪器性能指标:
静态,快速静态测量
精度:水平5mm+0.5ppm
垂直5mm+1ppm
动态测量
精度:水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