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三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存在差异性。
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差别。一是两者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的产物。中华
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人民都表现出对于美好生活的不同追求。“美好生活”这个
词首次正式在党的文件中被提出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和时代背景下,它旨在解决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比较起来,“共同富裕”则较早
地被提了出来。它是一种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伴相生的美好愿望,并且始终被作为最终实现的目
标来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本质。二是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含义不一样。两者
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但相比较而言,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外延
更宽泛,现实含义更丰富。
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具有统一性。
首先,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都具有全面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美好生活”包括物质需
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所有
人民共同追求的全面美好状态,是对“共同富裕”中的“共同”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美好时代
里,“共同富裕”的内容更加丰富,内涵不断扩展。每个人的才能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
需求尽可能得到充分满足,每个人的尊严尽可能得到充分尊重。从油盐酱醋茶到诗书棋琴画,从金
山银山的富裕到绿水青山的生态,从自由便捷的迁移到宜人诗意的定居,具有“美好生活”状态的
共同富裕的内涵不断延展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生态等领域。
其次,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都具有变化性。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阶段,人民向往的
美好生活状态又是各异的,常常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古人所追求的或许是家庭和睦、关注“小
我”的美好生活。随着社会变迁,人民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关乎“大我”——国家民族的整体进步,
并致力于追求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状态,以此逐步共同实现对于美好生活具体的追求。此外,共同
富裕与生产力发达程度相关联,这就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创新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切
实享受和拥抱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最后,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并共同渗透在复杂曲折、波
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之中。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渐进的过程,需要分阶段不断努
力推进: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新的发展理念、突出“共建共享”的特
征,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实现共同富裕确定为发展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2035年要呈现更加显著的进展效果的庄严承诺。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
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和永续奋斗的历程,反映出其一直在履行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改革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不变诺言。
(摘编自喻春森《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的辩证关系研究》)
材料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证人的自然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实
践对人与自然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
造”,自然界为人的劳动提供生产资料和对象,是人发挥实践作用的对象性存在,人正是通
过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活动满足自身对一切劳动产品的多样化需要。人通过自由劳动把握了人
与自然关系,并且在自由劳动中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还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
真。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界,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满足了人所以称之为人的物质需
要,印证了作为人所具有的自觉能动性的属性。由此证明了人离不开自然界,人在改造自然
客观对象中,赋予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意识性,创造出了人化自然的社会,使人的社会属
性有了延续的可能。人化的自然作为人的肉体生存的居所,保障了人的基本需要,使美好生
活的实现有了现实保证。作为人的生活环境的自然界,满足了人的基本生命供给,同时也延
续了自然的生命。人与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 广西柳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docx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答案.pdf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答案.pdf
-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化学答案.docx
-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答案.pdf
-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答案.docx
- 湖南省株洲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政治答案.docx
- 辽宁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