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泰宁一中李志刚
追溯过去,福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
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
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
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
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
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茶与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雅俗共赏,它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
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
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除了历史久远的
优势以外,在茶类的创制上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
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
值。
许多诗人的优美诗句也在不断地把福建茶的曼妙姿态展现在世人面
前: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
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
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至唐,山腰上建有一
座欧阳詹书室。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
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
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亭
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
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
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至清
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茶
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茶
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
如今古镇焕彩,新楼成片,但山门楹联依然:“茶绿峰青,开放几更今古;
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
宋词偏爱建溪春,元曲令兴武夷风
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
(479-502),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逸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
人王休,居太白山下(今陕西宝鸡市南部)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
即溪敲其冰(以)精壶煮建茗,共宾客饮之。”表明建茶历史悠久。北宋林
逋在《建茶》中写道“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
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
始于唐。时至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开创了一代斗
茶比艺的茗饮之风
文档评论(0)